李寿和刘氏这才依依不舍的将他们奉上车。
王氏和朱氏天然不敢违逆她,连声发誓,这辈子都会记得小姑一家的恩典,决不会向外人提起李家作坊的任何事。
见她们似是聊了起来,刘永强忍不住开口催促道:“好啦,快上车吧,归去拾掇拾掇,还得赶着年三十前把年猪杀了。”
马车上,王氏和朱氏眉开眼笑的打量着那堆年礼,内心头欢畅的乐开了花。
“这咋叫糟蹋银子呢,又不是外人,吃不完就搁地窖里存着,渐渐吃。”
“盖屋子得花很多银子吧……咱家另有闲钱么?要不……再等上一年吧。”
布匹、酒水、白面、茶叶、糖果、点心、腊肠、粉条等一应物什,都购置齐备了……光是这些东西,几近就占了大半个车厢。
刘姥姥眉眼一扫,见这俩儿媳妇尾巴都快翘上天了,便沉下脸来,敲打了她们一番。
“嗯。”刘姥姥这才和颜悦色的点点头,靠着车厢闭目养神。
“不提这茬儿我都健忘了呢,您等着,我去拿帐本来瞧瞧。”明月眨眨眼,嘴角扬起一抹娇俏的笑容,提起裙子缓慢的跑回了房间。
早前,明月购置年礼时都是按双份购置的,李家一份,刘家一份。
望着这么多东西流水似的搬到马车上,刘姥姥脸上的笑意掩也掩不住,嘴里却不住的责怪道:“你们呀,就是胡乱糟蹋银子,这么多东西,咱家正月里头可劲儿了吃都吃不完。”
刘氏依偎着刘姥姥,美满是一副小女儿的娇俏神态。
吃过早餐,刘姥爷一家便清算了行李,筹办回刘家沟过年了。
听了明月的发起,刘氏也有些意动。谁不想住宽广敞亮的青砖大瓦房,她固然嘴上不说,内心却也恋慕过宋氏和张氏的。只不过……
现在这个年代,可没有老丈人领着一家长幼,在半子家过年的事理。这如果叫外头人晓得了,那是要戳脊梁骨的。
而此时的李家小院里,刘氏正带着明月和明兰大打扫。
“娘,咱家也盖一所青砖大瓦房吧。这茅舍实在陈旧了些,寒季漏风,雨季漏雨。住时候长了,对身子也不好。”
刘姥姥常日里不等闲发脾气,现在训起儿媳妇来,倒是疾言厉色。
明志赶着马车送他们回刘家沟,装了那半车礼,马车里就只坐得下四五小我,因而,女眷坐马车,其他的大老爷们儿,就只好坐刘永强的牛车了。
这三间茅舍实在是年代长远了些,土夯的墙面坑坑洼洼的,另有些玄色的污迹。母女三人一番悉心打扫,也只不过是扫净了灰尘。茅舍看上去还是破陈旧旧,灰突突的。
王氏笑着打趣道:“哈哈,小姑子家日子好过了,我们百口都跟着叨光呢。”
“你俩从速歇了吧,傻笑个啥劲儿?!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你们可得记清楚咯,咱家能有明天,端赖着你们小姑子一家照拂。等回了刘家沟,啥话能说,啥话不能说,你们本身衡量清楚!咱老刘家可不养白眼狼!那些个粉条、腊肠的方剂,一个字都不能跟外人提,就是你们娘家人也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