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想本身的任务,沈高氏按捺住内心的那点子肝火,装着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对朱嬷嬷说:“朱大姐,你说的话确切也有一点事理。但是如果要抵押东西才气借银子的话,我只要把我身上这套珍珠金饰拿去外头抵押了,得换回多少银子你晓得么?
朱嬷嬷:“但是一百两银子也不是小数量了,你甚么抵押都没有我如何放心把银子交给你呢?不如如许,我瞧你那耳坠上的珍珠不错,估计也能值个几十两银子的,不如你留下一只来做抵押。”
沈高氏拿出十两银子以及事前筹办好的五百文钱放到桌上:“那是当然,这是朱大姐你的本金十两还无益钱五百文。你看看对不对,如果没甚么题目的话,就把借单还给我。”
“这位太太您找谁?”看门婆子当然迷惑啊,面前这位妇人长得白白胖胖的,穿戴打扮也是豪阔得很,如果家中哪个女主子的嫡亲老友,也不该来这角门儿的呀?可若说她是哪位下人家的亲戚?瞧着也不大像啊!思来想去觉着最大的能够就是某个买卖人家的老板娘当家主母一类的人物,不然底子购置不起这一身的行头来。
想到这里,朱嬷嬷对沈高氏说:“借单的事情不焦急。我瞧你这边利钱还挺高的,还想再多放些银子到你那边吃利钱呢。”
她先是将沈高氏由上至下打量一边,被沈高氏浑身的珠光宝气给闪瞎了双眼以后,本来有些臭屁的脸上终究暴露一副迷惑且略带些奉迎的神情出来。
不过看在我与你还算投缘的份儿上,这头一回我能够承诺你,但是今后可不能如许了。并且旁人家抵押东西借银子的,利钱能有我给的这么高么?你想想是不是这么个事理?”
朱嬷嬷领着沈高氏一起东拐西弯的直到一座屋子面前才停下,她一边取出钥匙开锁一边对沈高氏说:“这里是我的住处,你随我进屋来。”
沈高氏抬开端瞧了眼天上的太阳,估摸着此时大抵也就辰时末的模样,朱嬷嬷这会儿也该忙过凌晨那一阵子了。她上前拍门,未几大工夫门就有人从内里翻开了,暴露一个四十来岁的看门婆子的脸来。
江巧凤忍了又忍,直到唐山带回通州船埠那边的切当动静,说那一多量木料早在几天前就被都城以及周边各商行给朋分了。江巧凤获得动静以后当即让沈高氏带着朱嬷嬷的本金以及利钱给送到福源街的唐府去。
等了大抵能有一炷香的工夫,沈高氏才瞥见朱嬷嬷从巷道那头仓促往这边赶。沈高氏忍不住在内心测度道:从她走路这么着仓猝慌的模样来看,她应当也很在乎这笔财帛的。在乎就对了,所谓财帛动听心,这世上还真没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为财帛所动。
沈高氏听完今后立便是喜逐颜开:“那豪情好,姐姐你如果放心的话不如在我这里放上一笔银子,今后每过十天我过来给你送一次利钱。你说如许行不可?”
朱嬷嬷点点头,然后便开端凝神思虑,半晌以后她咬咬牙对沈高氏说:“好,那我这回拿出一百两银子出来的话是不是每十天就能有五两银子的利钱?”
朱嬷嬷拿起桌上那锭十两重银子上手掂了掂后又细心查抄了一下发明银子底部刻有京里大钱庄宝丰隆的印记,她的内心顿时放松了很多。接着她又把沈高氏筹办好的五串儿铜钱数了数,一文很多,恰好五百文整。
一个旬日不太短短十天的工夫,江巧凤、沈高氏以及朱嬷嬷这两边人都等得有些心焦。江巧凤是急着持续给朱嬷嬷投饵勾着她,而朱嬷嬷一心想通过此次试水能找到一条快速发财的好门路。
自从她上回从这位沈氏口中传闻通州那边来了一多量木料后,她还特地让他儿子去那些专做木料买卖的铺子里头刺探过动静,证了然前几天通州船埠确切来了一批木料。这申明甚么?申明这位沈氏说的这些话还是非常可靠的。
她笑着与沈高氏解释:“我让人去院子里头帮您叫朱嬷嬷去了,估计还得有一会儿才气过来。太太您先在这边坐着歇息一下,朱嬷嬷她还得有一会才气过来。”
沈高氏天然是满脸带笑的抓几个铜钱塞到那婆子手中,说:“你们府中的朱嬷嬷让我这两天过来找她的,费事你帮我通报一声。”
十两银子不过才十天的工夫就得了五百文的利钱呀,照如许算的话哪怕一个月只借出去两回,就能收回一贯钱了。这么高的利钱到哪儿去找呀!
沈高氏天然不敢有半点懒惰,当即坐着马车直奔唐府而去。绕着唐府院墙行走了好大一圈儿方才找到一处后角门儿,她让车夫将马车靠边停下,下了车子后便直接往角门那边走去。
婆子说完这句话后立即将门又重新关上接着便闻声她垂垂走远的脚步声,过了一会儿就闻声有脚步声过来,沈高氏还觉得是朱嬷嬷过来了呢,成果这扇门重新翻开以后瞥见的还是只要看门婆子一小我。
沈高氏笑眯眯应了,心道公然是当家主母的亲信嬷嬷,不然普通的哪儿还能有伶仃的屋舍供她居住。进屋坐下以后又瞧见朱嬷嬷往门外细心打量了一下见没人跟过来才悄声问沈高氏:“钱都收回来了?”
第三百七十三章 送钱上门
沈高氏听了朱嬷嬷这话后心中非常架空,她对本身这一整套的珍珠金饰但是欢乐得很,出门在外不晓很多少女人对她这套珍珠金饰垂涎三尺了,金银金饰那些底子就不奇怪好吧。
沈高氏在内心默算了一下,获得的利钱确切是五两后才必定了朱嬷嬷的说法:“是的,一百两银子十天能够拿五两银子的利钱。”
看门婆子一听对方是朱嬷嬷的熟人,那里还敢怠慢,忙陪着笑容对沈高氏说:“这位太太您在门外稍等半晌,我这就给您叫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