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凤鸣岐山(二)

此时南门大开,门楼上火把透明,来交常常有郡兵和差役搬运东西,吊桥还没有收起。

“将他的头颅和躯体送予吕奉先。”

一身大红描金锦袍的左将军董旻繁忙着批示军士和下人安插郿坞,遵循日期算,明日就是兄长董卓迎亲返来,郿坞里彻夜就要做好一应筹办。

大堂表里,另有董卓的女儿和一众妻妾。更有临洮董氏各支远远亲戚,都在冒死的奉迎董老太太和尚未成年的董白,以求能靠近董卓,获得权势和好处。

两年后,董卓狼狈的颠仆在姬平的身前。存亡由他掌控。

现在凤鸣岐山,却意味着谁的式微,谁的鼓起?

从他中平六年来到这个期间,董卓的阴云就开端覆盖在他头上,让他在皇宫中压抑的喘不过气来,让他从一个带着几分愁闷、异化着本来刘辩柔嫩脆弱的文青,变的成熟了,变得果断了,变得更加明智了,变成了现在的他。

内堂当中,年近九旬、头发惨白的池阳君坐在那边,尽是皱纹的神采暴露笑容。池阳君有三子,宗子董擢早卒,次子董卓是家中顶梁柱,三子董旻现在为左将军。她的儿子董卓固然权势滔天,但她已是快入土的人了,并不在乎这些,她最在乎的是董卓的宗子早逝,直至现在也没能留下一个儿子,现在董卓另娶马氏,总算是一个期盼。

鲜血染红了董卓掉落的头颅,那双睁大的双目,难以闭合。

转眼就是四月初五傍晚,轻风清冷,繁星满天,西面天空挂着一弯峨初月。

姬平看着貌似癫狂的董卓,没有说话。

姬陡峭缓走到董卓跟前,早有四个星宿卫冲上前,摘了董卓身上的统统兵器,将他捆缚起来。

董旻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冷哼道:“皇甫嵩夙来心恨吾兄,吾兄贵为太师,便是纳了他婶母又如何,此事过后,定要报之吾兄,令皇甫嵩亲身上门拜见!”

姬平面无神采,不管董卓死前是否恐惧或悔过,与他的残暴罪过比拟。都是不值一提。

董旻点了点头,还没说话,就在这时,远处俄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郿坞不能便宜了别人,何况现在另有左将军董旻在此中,他也是姬平的目标之一。

门楼上,董旻站在那边,了望着堡内幕形,主簿田仪过来,向他汇报着一应事件筹办环境,末端又说了一句:“关中世家皆有人来,唯皇甫氏未曾前来。”

姬平摘掉面具,看着董卓眼中暴露惊诧而又仿佛在料想当中的神采,他淡淡的道:“肿卿,更肿了。”

他拔出腰间长剑,手一抬,寒光闪过。

...

田仪又道:“现在统统已经清算伏贴,是否送客人拜别,拉起吊桥,封闭坞门?”

让董卓死的这么利索。在别人看来,已经是心慈手软了,但姬平一贯心胸开阔,即使深恨,也不是那种喜好折磨人的变态,他的目光放在火线。

董卓脑袋飞落。恍忽间仿佛听到了凤鸣声……凤鸣岐山。

至此,带领凉州羌胡兵横行一时。烧杀劫掠,给大汉和百姓带来严格灾害的董卓,身故。

那张狰狞的青铜面具映入视线,董卓肥硕的身子一软,从顿时跌了下来。

模糊间传来一声咔嚓的响声,董卓脖子间多了一道红线,嘴里犹自收回赫赫的笑声,仿如夜枭。

姬平看着董卓,神采庞大。

“肿卿”曾是少年姬平宣泄心中不满的老练言辞,但无可否定的是,曾经体格结实、力量过人、驰骋疆场、能摆布驰射的董卓,不过两年的时候,已经胖的不成救药,几近成了一个圆球,能骑上马逃这么远,已经让姬平很佩服了。

为了减少防备缝隙,全部郿坞只设有南门,其他三面建有凸起的马面,四角另有角楼。

斯须,一支马队从岐山奔出,挂着董卓的灯号,直奔郿县。

“赫赫……陛……陛下……”

那边有足供千人三十年食用的粮食,有无数的款项和布帛,墙壁坚毅高厚如长安城。正如董卓所说: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董卓死了,郿坞还在。

董卓废掉了他的帝位,几乎逼死他的母亲,纵横放肆,残害无数无辜,现在也要伏法了。

董卓俄然仰天大笑,这个军阀终究暴露了他粗猛自大的一面,没有告饶,此时眼里也没有了对死的害怕。

一千多年前,凤鸣岐山。商亡周兴。

沿途站岗的仪仗兵看到顿时马队皆身披红袍,不由恭敬施礼,这些仪仗兵都是董卓新招募的兵士,也不敢多有扣问,那里晓得道上奔驰的这支马队,早已不是他们以是为的董卓亲卫。

董卓头发披垂,贰心知此次落到姬平局中已是必死无疑,脸颊狠恶抽搐着,嗓子里收回沙哑的声音:“真妙手腕,想不到老夫也有本日,莫非天意乎?赫……赫赫赫赫!”

唳!岐山上空,金雕回旋着,一声长鸣。

姬平还剑入鞘,带上青铜面具,声音也有些沙哑。

郿县东北,远了望去,矗立的郿坞里灯火透明,四周结彩,热烈不凡。

“赫赫……”

……

“老夫此生,废立天子,横扫关东。执掌天下权益,享尽繁华繁华,顺者昌,逆者亡,抄家灭族,令天下人慑伏!当可名传万世,赫赫……快哉!……赫赫……快哉!”

铿!

一个约莫十三四岁摆布的垂髫少女正在欢畅的嬉闹着,恰是董卓最心疼的独孙女董白。在董卓的宠嬖下,她比公主还高贵,还未及笄,就被封为渭阳君。册封之日,董卓于郿城东面筑起高坛,董白乘轩金华青盖车,一众都尉、中郎将、刺史千石官吏在前指导,中军校尉董璜则作为使者授印绶。自此关中之人无不知董白。而董府的下人获咎了董卓,只要能央得董白讨情,便能免得大难。

两年前,迟疑满志的董卓入京,姬平这个天子的存亡,董卓一言决之。

此时在郿坞里帮手的,除了本就居住在坞内的董氏族人和董卓强征的少幼年女,另有内里赶来的各大世家之人,从宫中临时征来的宫女和寺人,董旻部下亲卫,以及右扶风的郡兵和郿县的差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