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七章 茶圣的红颜知己(二)

李季兰素净不凡,热忱如火,却被各种清规戒律压抑着,春情只能在心底里荡漾、煎熬,春花渐凋,光阴如流,芳心孤单,空自嗟叹。

实在,当时李季兰所来往的朋友并不在少数,全唐诗中就收录有大量与诸友相互酬赠的诗作,这群朋友中,有墨客、有和尚、有官员、驰名流,他们多因与李季兰谈诗论道而成为朋友的。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先是作谈诗论文的朋友,渐渐地因两人处境类似,竟成为惺惺相惜、情意相通的至友;终究深化为互诉衷肠、心心相依的情侣。

李季兰象一个丈夫远行的老婆那样等候着朱放,天长日久,为朱放写下了很多幽怨缠绵的诗句,希冀夫君返来,来安抚她“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代”的凄寂情怀。

偶尔成一醉,别的更何之?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陆羽究竟到山中去何为么呢?

厥后,朱放奉召前去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告别;各处一地,两人常有手札来往,托鱼雁倾诉相思之情。

李季兰和陆羽另有一名共同的老友,就是诗僧皎然。

后经陆羽先容,皎然也成了李季兰的诗友,常常是三人围坐,相互诗词酬答。

报导山中去,返来每日斜。

幸亏当时道观中泛交之风骚行,以是也无人强行禁止李季兰与外人的来往。

李季兰宴客人落座,先是客气一番,继而叙谈各安闲宫观和寺庙中的糊口,谈得非常投机。

长昼无聊,李季兰携琴登楼,一曲又一曲地弹奏,宣染着心中的豪情;月满西楼时,独对孤灯,编织一首“相思怨”倾诉心声: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临别时,朱放写下一首诗赠与李季兰:

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乘着观主和其他道友昼寝,李季兰偷偷溜到观前不远的剡溪中荡舟周游。

面对文人秀士门的挑逗,李季兰并不嗔怒,反而透暴露“回眸虽欲语,阿母在中间”的神情,令挑逗者更加心荡神怡。

就在久盼朱放不返来的时候,一名叫陆羽的男人又突入李季兰的糊口。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暗怀春情的李季兰,在观主和观规的束缚下,虽不敢有甚么过份的行动,但她的一颗心,早已浸润在爱情的渴慕中。

忽听门外有客来访,翻开门一看,是一名边幅清秀,神情超脱的青年男人。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而这首诗,就是四幅字中的一幅。

但是,远方的朱放忙于宦海事件,得空来剡中看望昔日的观中恋人。

没有人赏识李季兰的才情与仙颜,缩在玉真观中任芳华虚度,李季兰实在太不甘心。

李季兰寄给朱放的一首诗写道: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两人一见仍旧,言谈非常投缘,一同谈诗论文,临流高歌,登山揽胜,度过了一个镇埋头醉的下午。

提起陆羽,大凡稍懂茶道的人,就对他不会陌生,陆羽曾经在育茶、制茶、品茶高低过一番工夫,写成茶经三卷,被人誉为“茶神”。

诗中包含着眷恋与祈求,哄动了李季兰丝丝柔情,因而两人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候才恋恋不舍地分离。

经皎然的一再查问,陆羽才道出是往玉真观看望李季兰去了。

今后今后,两人不时在剡溪边约会,相伴游山玩水,喝酒赋诗;偶然朱放以旅客的身份前去玉真观,暗中看望李季兰,在李季兰云房中喝茶清谈,操琴相诉,度过了好长一段优游夸姣的光阴。

一个女人若平生中不能获得一个知心男人的爱,就好像一朵娇媚的花儿,没有蜂蝶的相伴一样无法;更何况是李季兰如许一名才貌双全、柔情万种的女人呢!

这是第二幅字。

陆羽原是一个弃婴,被一俗姓陆的和尚在河堤上捡回,在龙盖寺中把他养大,因此随和尚姓陆,取名羽,意指他象是一片被遗落的羽毛,随风飘零,无以知其本源。

寺中闲居无事,偶尔传闻四周玉真观有一个叫李季兰的女冠,才学出众,貌美多情,因而在一个暮秋的午后,特地往玉真观拜访李季兰。

但若讲到知心好友,就非陆羽莫属了,李季兰与他除了以诗订交外,更有以心订交。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在溪边她碰到了一名青年,他布衣草鞋,却神清气朗,不象普通的乡野村夫。

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

移家虽带郭,野经入桑麻;

皎然俗家姓谢,是大墨客谢灵运的十世孙,削发到梯山寺为僧,善写文章,诗画尤其超卓。

厥后,陆羽常常抽时候到李季兰处看望,两人对坐清谈,煮雪烹茶。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孤单复相思。

青年人要求登船,李季兰非常风雅地让他上来了,扳谈中方知,他是隐居在此的名流朱放。

从她的一首七律“感头”中,便大略可窥视她的一点心机: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海水另有涯,相思渺无畔。

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作为一个女羽士,李季兰能获得陆羽如此热忱的关爱,心中自是感激欣喜不已。

孤单的道观,锁住了少女的芳香韶华。

李季兰对此非常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报答,其诗云:

皎然本与陆羽是老友,常到龙盖寺找陆羽谈诗,有段时候却总找不到陆羽,因而写下了“寻陆羽不遇”一诗:

迁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而这首诗,便是那四幅字中的第三幅。

一次李季兰身染沉痾,迁到燕子湖畔保养,陆羽闻讯后,仓猝赶往她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烧饭,护理得知心殷勤。

这天气候薄阴,秋风送凉,李季兰正独坐云房,暗自为朱放的久无音信而欣然。

陆羽在龙盖寺中饱读经籍,也旁涉经史子集别的各种册本,因此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世外高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