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人正欲开口,脚步又响。隔壁牢门再开。斯须,伴着微小的嗟叹,模糊有药香传来。
“案上诸器,皆从身上搜出?”刘备非常惊奇。
“恰是。”蒙面人答道:“是非暗器,计十三件。无一疏漏。”
狭义的肉刑,指:黥(刺面着墨)、劓(割鼻)、刖(斩足)、宫(去势)、大辟(极刑),五种科罚。传闻源于“杀人者死,伤人者创”的原始复仇论。上古时,为国之常刑,有“三典五刑”之说,秦汉初因循不改。文帝时,拔除肉刑中的墨、劓、剕(斩摆布趾)及宫刑。此举被誉为“千古仁政”。而后“仆从五刑”根基废除。转为,笞、杖、徒、流、死,“封建五刑”。
“恰是。”蒙面人答道:“此物名‘角牙’。软玉雕镂,内藏毒囊。口舌订交时,暗中咬碎。混涎入腹,乃行毒杀。”
“喏……”女婢医稍显底气不敷。
“少则旬日,多则月余。”女婢医再答。
羊角匕、构造袖箭、五毒发钗、七毒脐铃、绝命销魂丝……琳琅满目,摆满桌案。女刺客藏兵之处,固然匪夷所思,却被蒙面人悉数翻出。直到撬开牙关,拔出两颗毒牙。又谨慎翼翼的将坠在腹中的鱼膘解药提出。
一言蔽之:刚正面。
“如此奇思妙想,只为杀人。当真暴殄天物。”刘备又指两颗后槽牙问道:“此也是杀器?”
见蒙面人不置一语。刘备遂笑道:“‘穿花冥蝶,鬼域幽姬’。双姝齐名,绝艳江湖。故交见面,何故却如路人。”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注引《典略》:“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教民缅匿法。”
用后代的话说。对仇敌的仁慈,便是对本身的残暴。
“吹针可算此中。”
许师气若游丝,触目惊心。被拖去地牢。
所谓“缅匿法”,乃是一种传说中的隐身术。
“你究竟是谁!”藏身暗器,皆被肃除。好像拔牙猛虎,钳爪巨熊。女刺客纵声嘶力竭,亦无还手之力。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另有人问:“如何?”
“时巫人张修疗病,愈者雇以五斗米,号为五斗米师。”
“王上且看。”蒙面人手指鱼膘:“此物名‘雀胆’,实为悬丝鱼膘。内藏解药,缠于齿缝。待咬破毒牙,鱼膘入腹,剧毒自解。”
斯须,又听牢门声响。隔壁缧绁遂有重物落地。必是许师无疑。模糊有血腥传入,许师究竟如何,可想而知。卢氏惨痛而笑:“蓟王当世人杰。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又何必再行酷刑鞭挞,只为摧辱我等女流之辈。”
浴室小池,肉刑已毕。
置于案上。
“鞭挞?”蒙面人终究出声:“你可知,人间多少女子,梦寐已久,能被王上‘鞭挞’一番。”
而广义上肉刑,则是指除极刑以外的,诸多科罚。以其侵刻肌肤、残害人体,故名肉刑。
“十今后,再施肉行。”
换言之,科罚的变迁,亦是文明的进步。
蓟王面上无喜无悲:“奉告锅炉房,另换一池净水。”
卢氏身穿囚衣,锁于墙壁。囚衣乃由钢丝环网一体打造。如身披锁环樊笼,插翅难逃。
卢氏惊惧莫名:“是……你!”
“如此,本身不免。”刘备再问。
“多久可病愈。”
天师道三大女刺客,刘备终究见全。
三位女刺客之名,便各自与“天光”相配。“甯”下有“仲春”。“晹”摆布有“二日”。“暒”摆布配高低,有“二星”。
起家往大池共浴时,又道:“传令女婢医,前去诊治。”
许师所受,亦是肉刑。
刘备一起割头进爵。踏着贼人累累白骨,登临高位。又岂止于只刚正面。
“拜见王上。”蒙面人竟未走。
无声惨笑,黑衣人这便揭面。
刘备替她揭开答案:“冥蝶,骆晹(yì)。三辅天师道祭酒,骆曜之妹。”
再闻牢门声响。待卢氏睁眼,一身常服的蓟王,已步入缧绁。
“‘喉针’与‘户箭’,一上一下,皆在此中。”蒙面人又答。
卢氏如遭雷击:“师……姐!”
来源被刘备道破,卢氏并不料外。但是,如此熟知天师道的蒙面人,却令卢氏如临大敌:“你究竟是何人。”
闻此声,卢氏好像钢锥刺心,蓦地复苏。
地下缧绁。
“莫非说……无耻,无耻!”卢氏心领神会,这便奋力挣扎,好像狂兽。
“或谓:‘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故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孔夫子有此话,谁敢言冬烘!
“本来如此。”刘备悄悄点头:“天师道之鬼卒、幽姬,名不虚传。”
“喏。”便有女兵士披衣出室,前去传令。身后女兵士皆吐舌偷笑。见过行刑,方知仆人常日是多么“珍之惜之”。
少时,面对文弱墨客恸哭要求,少君眼都不眨。今险遭二人毒手,又岂能轻起妇人之仁。
“无耻?”蒙面人手指案上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女刺客专属暗器,一声嘲笑:“将诸多是非之物,强塞入体。怎另有脸说别人。”
话说。时下天师道,一分红三。甯姐姐亦是冀州天师道女刺客。冥蝶骆晹出身三辅天师道。幽姬卢氏,名:暒(晴),乃蜀中天师道刺客也。
“回禀王上,血已止住,前后诸创,皆已缝合。并无大碍。”便有女婢医柔声答道。
知许师一息尚存。卢氏浑身骤松。心神起伏,认识跌宕。困意袭来,竟不由昏昏欲睡。
不知过了多久,牢门忽被开启。便有一人,着夜行衣入室。黑巾蒙面,不见边幅。看身形,亦是女刺客。防备着走到卢氏身后,一阵摸索,遂将阴藏体内的诸多暗器,一一取出。
卢氏终究变色:“你…究竟是何人。如何晓得我派隐蔽!”
比如三家分晋。时下,天师道,亦分三家。三辅骆曜先发难。遂被剿除。钜鹿张角平分天师道为“承平清领道”,二次揭竿,亦被剿除。蜀中祭酒张修,号“巴郡妖巫”,后分天师道为“五斗米道”。
先人曲解。孔夫子言:“以直抱怨”乃是指“以朴重回报罪过。”何其缪也。直,“值”也。意指:等价,对等。孔夫子言下之意,“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
魏、晋今后,虽屡有规复肉刑的群情,但终未复用。
蒙面人嗤鼻一笑。眼中尽是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