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久的仇敌,只要永久的好处。便是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何董二戚,对张俭如此。董卓等人,此时亦如此。

“孟德所言极是。”董卓慨叹:“前后不过十余日,朝中旧识,多已不在其位。各处雄职,皆为尸位素餐,碌碌有为之辈忝居。二戚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若听之任之,不出数载,朝纲崩坏,吏治无存。我辈宜当持久之。”

目视曹操、袁绍、袁术、袁遗。董卓笑问:“不知孟德,本初,公路,伯业。觉得如何?”

袁术嘲笑:“不过一三公位耳。又岂足拉拢我等兄弟,为其卖力。”

曹操龇牙一笑:“后将军何故见疑。曹某岂能如此短视。甘为二戚鹰犬,枉顾天下大义。”

先前,蓟王去信林虑山,委宛表示甯姐姐,将党魁召回。

安絜便是安素。曹操这便了然:“但是严佛调之女。”

刘平却忘了。所受尊崇,并非源自本身。而是各方人等,顾忌蓟王。狐假虎威,仅此罢了。虎若不在,狐又有何所惧,能有何所为?

“我等与二戚势如水火,断难苟同。且衣带诏之事,二戚亦有耳闻。想必,我等名号,皆已书录在案。”河内太守王匡言道:“本日胜负未分,故争相拉拢,收归己用,强大羽翼。若待他日,胜负已分,必行兔尽狗烹,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吕布奇道:“曹兖州,何故知之?”

闲事谈罢,且论私交。吕布奉蓟王命,手握八关。麾下勇猛,皆来往军堡,换装楼桑兵甲。扼京畿咽喉,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宜当持久!”世人齐声拥戴。

见吕布来者不拒,豪饮不减。

此等货品,死不敷惜。

“如此甚好。”曹操言道:“二戚之争,势如水火,断难轻易。京畿重地,屡遭兵乱。百官残落,民生凋敝。若再遭兵祸,社稷无存矣。”

野望终归要与气力成反比。

待众皆落座,后将军兼领并州牧,董卓举杯言道:“我划一奉圣诏,理应共进退。”

与会世人,心知肚明。唯有结好吕布,各家“辎重”,方可自在收支京畿重地。而不为人所知也。

“乃老友,安絜寄父,代为说媒。”吕布不疑有他,照实答曰。

“本来如此。”吕布心领神会:“既有渊源,不如与曹兖州,齐省官名,皆呼表字,如何?”

“然也。”吕布笑道:“曹兖州博闻广见,布,甚是敬佩。”

严氏乃下邳王谢。严佛调,足称高士。聘娶其女,亦不算屈辱吕布。话说,许正因有此干系,史上,吕布方能代替刘先主,为徐州牧。亦未可知。

与会世人,轰然喝采。

吕布更奇:“然也。”

话说,先后果刘平居中教唆,行“狐假虎威”之狡计。与左中郎将吕布,同赴党魁平乐会。趁同去换衣,与党魁私语。诈称,衣带诏乃出蓟王授意。因其是蓟王族兄,且又不告而知衣带诏内幕。故,党魁坚信不疑。

见世人纷繁点头,董卓信心大增:“今蓟王就国。何、董二戚擅权,为祸日烈。今后行事,又当如何。累日来,苦思无解。故请诸君齐聚,共商大事。”

“今汉以来,严氏只传家学,偶然朝堂。不知左中郎将如何了解。”曹操看似随口一问。

“王府君,所言极是。”陈留太守张邈大声拥戴。

不但董卓,便是曹操,袁绍等人,亦纷繁结好不提。

也无怪,竟窃觉得,只需三墩错过宗祠大考,本身便名列前四。理应改名刘备。因而乎,后续刘备具有的统统,便理所该当,皆归本身统统。

“固所愿也。”曹操欣然笑道。

“且满饮此杯。”董卓颐指气使,颇多豪气干云。

只因“骤失”蓟王背景。面对二戚或大肆皋牢,或暗中打压。衣带诏盟,岌岌可危。故为悠长计,董卓这才建议此次集会。

董卓目光闪动,似别故意机。

因乃安世高门徒,又得安素做媒,故才以其女配吕布。

“公路之言,甚合吾意。”袁绍亦道:“后将军及诸君,切莫见疑。我等既共奉此诏,自当同心齐力,有进无退。”

换言之,此时现在。董卓等人,仍蒙在鼓里。尚未晓得,“衣带诏”,并非蓟王授意,乃刘平居中为恶。其目标,便是借刀杀人。肃除何董二戚,并蓟王刘备。好由其,帮手太后及阿斗,他日即位为帝。成绩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竟不是安素。曹操又问:“但是下邳严氏。”

见民气可用,董卓遂道明原委:“不瞒诸君。党魁前日传语,命我等‘见机行事’。若蓟王返来,统统仍旧。如若不然,我辈自当抖擞。”言下之意,蓟王来与不来,誓将“衣带诏”停止到底。

严佛调,别名严浮调,本名严调。徐州下邳人,后搬家洛阳。拜安世高为师,皈依佛门后,名中加“佛”字,称严佛调,以示其身份与佛有关。时下尚无“法号”之说。光和四年,与安玄共译《法镜经》二卷、《阿含口解十二人缘经》一卷。后安玄退隐辅汉幕府,驻守燔史关。领开辟车队,年年南下高原。故严浮调,亦从洛阳白马寺,单身前去燔史关。时下正与安玄共译《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等,佛门文籍。家人则留居洛阳,常得安素布施。

“‘严学’世家,累世书香,曹某焉能不知。”曹操笑答。前汉时,东海下邳人严彭祖与鲁国薛人颜安乐,同窗于眭弘,习《春秋公羊传》,遂有《春秋公羊传》严氏学并颜氏学,传于后代。

比起曹操、袁绍等,老父各为三公,态度含混。余下奉衣带诏者,大家自危。颇多同仇敌忾。

甯姐姐知事不成为,遂去信张俭,万勿轻动。不料张俭信心满满,回书称,乃奉蓟王之命行事,有何惧哉。又将守丞刘平之事,娓娓道来,以证其说。这才轰动甯姐姐,亲赴洛阳。先手刃刘平,后救下张俭。

“不瞒左中郎将。操与严师,稀有面之缘。”曹操笑道:“亦曾拜读其高文。”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