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说蓟王……磊落君子,有情有义。”

亲信不敢与答,唯五体投地。

刘备见有异色,心中一动。莫非是“杜夫人”?

想必来时已久。四周聚着很多看热烈的路人。殖货里本就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之地。独独一辆披红挂绿的婚车,停在辅汉大将军府前,又如何能不惹人谛视。

心有所想,身有所动。言行分歧,表里如一。

何为豪杰?敢为人先。

入府后,刘备命婢女前来相迎。又传语摆布,以夫人之礼待之。

趋利避祸,人之常情。郑泰心中暗叹,却不露陈迹:“如此,姑子且稍候,待某回禀主公,再做决计。”

“恰是如此。”郑泰答曰。

“滚!”何进怒从心起,一声暴喝。不料牵动患处,竟头痛欲裂。

幕府中庭大堂。

何进满脸横肉,抖如筛糠:“我纳妾便是‘不忠不义’,换做蓟王纳之,便是‘有情有义’。时人,何其厚此薄彼!”

其一,十年,太上皇(高皇父)崩,“赦栎阳囚极刑以下”,因太上皇生前居于栎阳宫,栎阳统统囚徒,皆被赦免。其二,十一年,淮南王英布造反,“赦天下极刑以下,皆令参军”。

事不宜迟,郑泰这便快步奔赴中庭。

“这可如何是好。”郑泰一时进退两难。

略作考虑,刘备便贯穿:“所谓‘三人成市虎’。若纳此女,必被人诟病。”

西郭,寿丘里。大将军府。

“喏。”郑泰再拜起家。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在时人,特别是豪杰看来,可比肩“不忠”。皆是大逆不道。

“然也。”贾诩笑道。

郑泰点头道:“主公言之有理,然……”

刘备迈步走到车前,以礼相待。起家后,又朗声道:“夫人,且随我入府。”

“王美人骸骨未寒,大将军遣人纳妾。此乃大不敬之罪也。正因如此,我主才披丧送亲,府前问罪。何进理亏,故不敢纳此女。然若被我主所纳,便落人话柄。或言之:‘蓟王非代主问罪,而为夺人所爱也’。”

故,虽明知大将军何进“嫁祸”,刘备亦需采取。不纳,便是不义。

此事看似不大,然却磨练了汉人的普世代价观。

“迎亲当日被王上所掠。今大将军不纳,家中兄弟不容,走投无路,来投王上门下。”女子道出原委。

便是大丈夫也。

“神仙打斗,凡人遭殃”。若触怒了大将军何进,杜氏灭门也。因而,娘家自也回不去了。

“喏。”主公新得绝色,郑泰亦喜不自胜。又问道:“当以何礼聘之?”

“如何说?”

郑泰忙问:“右丞何出此言?”

郑泰这便回府通禀。入前院,路遇右丞相问,遂实言相告。

这便请入中庭。与诸妃相见。

明知《约法三章》,“杀人者死”。然却总有人,怒而杀人。杀人便是“犯法”。然我煌煌天汉,不但不由刀剑弓弩,又常大赦天下。屡将“犯法”之人,赦免。便是“道义使然”。

见刘备亲出,路人纷繁施礼,口呼:“拜见王上。”

目送郑泰拜别,贾诩羽扇轻摇,眼中尽是深意。卑不谋尊。出谋而不划策,乃人臣之道也。

见蓟王亲身牵马入府,围观人群各自嗟叹。

“喏。”也只能如此了。

竟一时艳光四射。

“诸位免礼。”

郑泰不敢怠慢。这便肃容近前,隔帘问道:“蓟王门下督郑泰,敢问帘后是谁家女子。”

大汉自主朝,多次“赦”及“大赦”。仅高皇在位的十二年间,便大赦九次。九次大赦中,独一两次报酬设限。

贾诩言道:“所谓红颜祸水。此乃大将军‘嫁祸之计’也。”

亲信手脚并用,掩面逃窜不提。

民谚曰:“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待女婢掀帘,扶杜氏下车。

大家携刀带剑,户户藏有弓弩。我大汉却传承有序。正因心中有道,人间有义。

此话一出,满街惊呼。刘备称“夫人”,岂是小妾可比。

听完郑泰所言,刘备悄悄点头:“此事因我而起。累及杜氏女,无家可归。若不纳,是为不义也。”

“民女杜氏。”车内女子自帘后柔声答道。只因未入门,礼未成。女子才自称“女”,而非“妇”。

凡遇男女事,最怕讳饰。遮丑,遮丑,丑事才需掩。所谓君子开阔荡。事无不成对人言。刘备话未几说,直接牵马入府。便胜在一个“磊落”。大将军不纳,娘家不容,蓟王堂而纳之。

郑泰领命出府。果见一辆婚车,停在门前里道。

“右丞言,此乃大将军何进,‘嫁祸’之计。”

车内杜氏更是喜极而泣。身逢大难,无家可归。进退失据,惶惑不成整天。不料否极泰来,竟被蓟王纳为夫人。

王爵妻妾不过四十。

贾诩言道:“速去通禀,且看主公如何决计。”

《乐府诗集・欢好曲》:“淑女总角时,唤作小姑子。”时下,平凡人家,未出嫁的女子,唤做“姑子”。

话说。刘备与杜氏素未会面。二话不说,便归入府中。饶是门下督郑泰等人,亦敬佩不已。主公一世人杰。我等拍马不及也。

“蓟王无小事”。何进刚知,陛下亦知。正如路人普通无二。陛下聪明如此,又岂能不知大将军嫁祸之计。明知入彀,蓟王亦牵马入府,乃为全人臣大节也。

“喏。”郑泰大喜而去。

“公业有话直说。”

“所为何来?”郑泰再问。

那便是:礼法与道义。孰高孰低?

“主公口出‘夫人’,当聘以‘夫人之礼’。”贾诩笑答。

敢为凡人不敢为,能守凡人不能守。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闻刘备纳杜氏,一向卧床静养的大将军何进,蓦地坐起:“路人可有风传?”

王美人尚未入土,刘备岂敢此时求陛下赐婚。然将杜氏归入府中,乃义之所向。即便陛下不肯赐婚,也无妨。终归是大义当前,“虽万千人逆之,吾往矣”。

众府臣仓猝垂目施礼,不敢平视。

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婚车无端被劫,累及大将军何进险遭灭门之祸。红颜祸水,娘家又如何肯纳!

“公业,且送一份聘资与杜家。”贾诩笑道。刘备所为,自不出右丞所料也。

“本来如此。”郑泰幡然觉悟:“若放此女入府,我主先前行事,便会造人诟病。”

“然‘道之地点,虽万千人逆之,吾往矣’。大将军何必难为一女子。”刘备言道:“孤当亲出相迎。”

亲信不敢坦白:“确有风传。”

答曰:道义高于礼法。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