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桑大溪地,蓟王家百余亩美田,季季大熟。田中锦鲤,自楼桑宗亲言其乃吉兆。蓟王便从未捕食。至今已有二十载。
“郑公,言之有理。”蓟王一代明主,焉能不解其意:“西域、漠北、东洋、岭南。四方都护以外,第五都护,当取何名?”
侧席当素、当昔二美人,亦万种柔情,心有戚戚。
大震关首云霞殿,今已为离宫。慧妃不再长居。云霞美人,皆入常宁殿。封号,宜当与时俱进。趁此机遇。蓟王觐见二宫太皇。
佳耦私语,何必多虑。促膝落座,刘备实言相告:“乃因,国事不决。”
西宫,增成二重殿。
“妾等,拜见夫君。”慧妃引二当美人,盈盈下拜。
釜中喷香米饭,恰是本季蓟王家米。
“夫君,何故至此。”慧妃笑问。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唯恐引争宠之风。凡侍寝,皆入合欢殿。蓟王少有在妃嫔宫馆过夜。除非分娩产子,亦或是偶感风寒,卧床不起。
有参狼羌“汉率善羌君”之女梁姿,领族中数十女披“犛牛甲”当选,人皆身长七尺余,背猎弓战矛,飒爽英姿。另有白马羌“汉归义君长”之女白微,领族中数十女骑当选。亦皆身长七尺余,持长矛皮盾,飒爽英姿。另有当氏猛女数十,钟存悍女数十,翻山越岭,善水步骑,连袂当选。
尚未足月,蓟王何故早归。
谓“新婚燕尔,如胶似漆”。
“朱紫,心胸大义,为夫之幸也。”刘备感同身受。
“和番并国,妾求之不得。”慧妃柔然一笑:“儒宗高瞻远览,中丞运筹帷幄。若开赐支都护府,将上古时梁州之地,归入国土。如此,上通雍州,下达益州;背倚凉州,面陈西王母国。千里‘羌中通身毒之道’当可无阻矣。”
蓟王家统统,弥足贵重。先前,蔡少师求田中锦鲤,放养后院鱼池,觉得长命。蓟王欣然应允。不料国老纷繁上疏来求。
贾诩笑答:“和,并也。和番,并国可乎?”
稍后,传命陇右。择云霞四氏,各十万众,搬家蓟国东境,分驻安昌郡下三县。
蓟王所立赐支幕府。便是烧当、参狼、白马、钟存,四大古羌,世代所居。
“朱紫免礼。”蓟王伸手扶起。
梁姿,白微,便是参狼、白马二羌,好处之地点。
右相耿雍遂问道:“和亲,既是和番。中丞此言,可别有深意?”
钟存慧妃并美人钟瑷,出身钟存。当素、当昔,出身烧当。独缺参狼、白马,二古羌。
“主公明见。”群臣下拜。
正因牵涉二邦之事,故需慎重以待。贾诩窃觉得,若与蓟国归并,钟存慧妃,必甘之如饴,无有贰言。然若划归今汉治下,听任自流,坐视赃官贪吏,贪残放滥。钟存慧妃,焉能甘心。
“赐支都护府。”蓟王未置可否。
虑及长远,故贾文和这才进言。
诏命传至陇右。大震关高低,欢声雷动。
云霞右御卫长,参狼羌梁姿,并云霞左御卫长,白马羌白微。领三百云霞卫,拱卫蓟王宫城。
散朝后。
却不知,锦鲤是否与老宅中,那只百无一用的斗鸡,普通长命。
刘备一笑了之。
话说。刘备自陇右东归,为钟存惠妃等留守女伴,招募女卫。时,烧当、参狼、白马、钟存,陇右四大古羌中女猎人、女兵士、女智者,女巫祝等“贤女”,纷繁应募。
“如此,便另行上表,请立赐支都护府。”蓟王已会其意。
蓟王有求必应,功德成双。遂成典故。凡能得“(蓟)王田(中)寿鲤”,皆与有荣焉。更不料此风,竟被国人,因循成习。凡父母六十大寿,必购寿鲤,恭祝双亲长命百岁。
因而蓟王从谏如流。封梁姿,白微,为常宁美人。不称云霞,而取王宫十五殿为号。蓟王之心,不言而喻。
稍后各部,纷繁出山,搬家大震关城。号“云霞四氏”。广布于陇山摆布,计稀有十万众。
蓟王自归北宫。经十字飞阁,入常宁殿。如前所言。七妃安处殿,慧妃常宁殿,居北宫三四五重。
将此梦说于长姐听。长姐言,雄鸡化金乌,此乃吉兆。小弟吉人天相,迟早必有福报。
“蓟王所为何来?”帘后,窦太皇,柔然一笑。
“《后汉书·西羌传》曰:‘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主公何不以‘赐支’名之。”儒宗奏对。
“但是羌身毒道,千里孤悬。”不愧是慧妃。未卜先知,一语中的。
“梁姿,白微,夫君亦早支出后宫。”慧妃谏言。
话说,那年夏季。斗鸡老迈昏聩,无疾而终。被刘备埋于五丈桑下。稍后,常闻鸡鸣。梦中亦见雄鸡飞上枝头,浴火升空。万丈金光,恰是三足踆乌。
自护送慧妃返国。云霞卫便随身贞绢埋没。本日,终有所用。
慧妃眸中,情深如海:“夫君,和光同尘,兼融天下。能朝夕相伴,奉养摆布。亦是妾,此生之幸也。”
固然。蓟国礼节大国,怏怏上邦。岂能无媒苟合,徒令人不齿。即便受封美人,亦需如华朱紫、杜美人、邹美人等,大婚后,方可行周公之礼。侍寝鸳鸯合欢榻上。
蓟国天朝上邦,大汉一藩。谓“苟繁华,勿相忘”。云霞四氏,获准迁入王国。蓟王行事,善始善终。
春秋战国,群雄争霸。史载,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五”;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贾诩“和番”之意,乃“兼并别国”是也。
于公于私,当驰名分。
中丞贾诩,进言道:“启禀主公。钟存山,乃钟存羌世代所居。钟存女豪,今为慧妃。主公既行和亲,何不再行‘和番’。”
内政交际,国事府情。蓟王携群臣,逐条梳理。谓“集思广益”,莫过如此。稍后开宫宴,君臣同殿而食。
“恰是。”蓟王遂将朝议之事,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