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喜道:“神女若为太后麟子行楚礼。待吾门阵容大涨,何必四百年偏安一隅。”
“何故知之。”神女神采看似淡然。
洛阳西郭寿丘里,合肥国邸。
胡毋班之震惊,可想而知。
然,刘三墩麒麟天降。开启双传奇,救赎之旅。也令汗青的车轮,悄悄偏转。和合之风,遍吹五湖四海。又绿江南(江南:……)。
“本来如此。”胡毋班心领神会。只需坐实《废帝圣旨》乃是矫诏。合肥侯并未真被废黜。如此,只需党魁牵头,党人群起上疏,再继帝位,水到渠成。
“千真万确。”黄纲言道:“先前,程中大夫奔丧回京。于养父病榻之前,悉知当日密情。《废帝圣旨》乃矫诏无疑。主公还是汉帝。”
黄纲故作奥秘:“国相且附耳上来。”
一声长叹,胡毋班起家离席,南向肃容下拜:“臣,服从。”
“国相请。”黄纲颇知进退。
“哦?”胡毋班心中一震,莫非事已泄。这便不露声色:“不知主公何事,需借党人之力。”
各自落座。官婢奉上香茗果品,胡毋班遂问:“敢问大人,所为何来?”
思路如脱缰野马。胡毋班竟一时神游天外。
黄纲洋洋对劲。统统皆在料想当中。
“程璜临终之言,只入程中大夫之耳。并无人证,又无物证。如何能取信天下。”胡毋班语速缓慢。
门人遂咬牙言道:“我等窃觉得,谶言所指,便是蓟王。”
“凡我朝诏命,皆录二书。一书授出,一书保存。是否矫诏,一查便知。”黄纲气定神闲。似胜券在握。
所谓应运而生。对于天下局势,有先见之明者,又岂止巫山神女派。
更何况。现在朝中董骠骑虽占得先机,然却无必胜之力。合肥侯乃董太皇次子。心向董氏,顺理成章。只需重扶合肥侯即位。董氏一门,必胜矣!
“此其一也。”黄纲正色道:“主公先前举兵鞠城,乃为除寺人之祸。伤及宗亲百官,亦非我主所愿。今,蓟王不辞而别,传闻身中仙术,长睡不醒。何董二戚,欺少帝年幼,争权夺势,多行不轨。眼看便有折足覆餗之危。若我主重登大位,拨乱归正。二戚之争,可休矣!为江山社稷,悠长计。国相称说(服)党魁,扶立英主,再续鼎祚。”
“奴婢奉主公之命,以奥妙事相托。”略作停顿,黄纲转而言道:“国相位列‘八厨’,常赴党魁平乐会。故此事,需借党人之力。”
黄纲这便娓娓道来。
“你是何人!”胡毋班手握佩剑,朗声喝问。
胡毋班不疑有他,这便暗中防备,隔案聆听。
厚利之下,无人免俗。
北人南下,垦殖江左乃至岭南。中原大河文明,渐转为长江文明。东晋、南宋,皆深得其利。
那人闻声转头,笑行一礼:“奴婢,见过国相。”
“原是黄大人。”来人不是旁人,恰是豪强黄纲。先前为废帝暗中招募死士,兵乱鞠城。后受宫刑,幸运活命。与程中大夫同逢迎肥侯。今为内官,亦是亲信。
闻此言,神女眸生异彩,转眼即逝:“何不明言。”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报酬财死,鸟为食亡。
门人恭送不提。心中暗自窃喜。
“不知大人抵京,未能相迎。”胡毋班温暖一笑:“请坐。”
“先去洛阳,再赴蓟国。”神女言道:“北人南来,局势所趋。先前不欲北上,乃因不想感染俗尘,闭门传道后辈。今见太后遣使,方知射中必定。避无可避,自当北行。”
“嘶……”胡毋班已会其意:“莫非,黄大人此来,便是要托党魁,暗查此事。”
“偏安亦是安。”神女言道:“天道无常,世事难料。”
“然自楚汉相争,霸王乌江自刎。悠悠四百年,我辈人才凋敝,申明不显。楚地日渐式微。今汉昌隆于关中表里,大河两岸。江左之地,多迁蛮夷逆进,千里沃野,不闻楚歌。此或是汉王(汉帝)成心为之。江左更兴韩诗。时人多吟汉赋,再无有唱楚辞。门中前辈,留下谶言:‘衣冠南下,楚汉和同;鸿沟四通,天下一统’。诚如神女所言,乃局势所趋也。”门人劝道。
“且说来。”神女目光清冽,浩渺烟波。
见机会已到。黄纲又添一把火:“国相满腹经纶,当世人杰。却屈居侯国,百里之地。若主公即位,国相从龙有功,他日位极人臣,执掌天下权益,一展治世长才,亦未可知也。”
“前人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且看是否如你所言。”神女翩但是去。
步入大堂,忽见一人背身而立。
“楚(神)女与汉(蓟)王也。”门人大胆答曰:“此乃,天意也。”
待三人拜别。便有门人近身问道:“先前田圣传书,神女不去。今太后遣使,如愿前去。神女此举,是否厚此薄彼。若蓟王得知,恐生间隙。”
时襄楷二次上疏,便有“中国弱,四夷强”,“当有大兵”之句。朝臣更屡有弃西凉,断臂求存之意。若刘备得知神女门内谶言,必定晓得“衣冠南下,楚汉和同”,乃是言指魏晋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汉人末日血泪,确也促进了南北融会。“鸿沟四通,天下一统”一句,乃是以“楚汉鸿沟为界,平分天下”之典故,隐喻唯有弥补南北文明之鸿沟,中原方能真正一统。
君不见,蓟王先和亲十夷王女。又订婚回禄后嗣。若神女来投,楚汉和同矣。
月朗星稀,夜风习习。合肥侯相胡毋班,赴党魁平乐会,微醺而归。
“此事当真!”兹事体大。胡毋班焉能轻信。若统统成真,二戚之争可休矣。
汗青确也如此。
“蓟王支渠四通,又兴江表十港。开凿容渠船闸,相同南北水路。海市列队南下,互通有无。现在大江南北,商旅辐凑,帆竿如林。天下趋于大同。不正应此谶:衣冠,海市也;鸿沟,容渠也;楚汉……”
更有甚者。合肥侯夫人,乃出汝南袁氏。若再加王谢互助。何氏势单力孤,如何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