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极。”刘备抚掌而笑:“得美人,远胜钩弋夫人。”话说,桓帝垂死之际,便是田圣伴随在侧。故对桓帝兄终弟及,欲立勃海王之事,心知肚明。故为灭口,窦太后当堂杀之。岂料黄门内宦,暗中留命。逃过一劫。田圣经历,亦与钩弋夫人颇多类似。

各种灵异,只为逢迎汉武大帝,扶立刘弗陵为太子。

“钩弋夫人,齐人也,赵姓,少好清净。病卧六年,右手卷,饮食少。汉武帝时,望气者云东北有朱紫气,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伟,武帝发其手而得玉钩,手得展。幸之,生昭帝。武帝寻害之,殡尸不冷而香。一月后,昭帝即位,更葬之,棺空,但有丝履,故名其宫曰钩翼,后避讳改成弋。(注①)”

“也好。”刘备这便当场修书,六百里传去大震关首。卢暒乃张嗣师嫡妻。今再醮刘备,对教内之事,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太初三年(前94年),赵婕妤生下刘弗陵,号称“钩弋子”。传闻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皆是怀胎十四月而生,因而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

“拜见夫君。”先前称刘备为仆人的亚马逊,亦皆改口。

刘备最后问道:“天师道,又出‘清领’、‘污衣’中何派?”

“乌角先生左慈。”麻姑答曰。

“‘清领’与‘污衣’。”刘备忽问:“污衣派,何人居首。”

“平原襄楷。”田圣言道:“此人久居平原,游走于乱世。必出‘污衣’。只需遣人入平原,多方查探,必可得蛛丝马迹。”田圣之意,只需活在乱世当中,整日走街串巷,为糊口奔波。必定“有迹可循”。

从武帝时,“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到光武时,“代汉者,当涂高也”;再到灵帝时,黄巾之乱。随煌煌四百年天汉,仙门奇策迭出,翻掌为云,覆掌为雨。果不是省油的灯。

“六合道,集天下门派之大成。数代天师,皆以整合‘清领’、‘污衣’为己任。只可惜,功亏一篑。张嗣师,成仙飞升后,门下弟子,三分天师道。”麻姑答曰:“此事卢暒知之甚祥,夫君一问便知。”

奉养刘备就坐,众女仙各自落座。刘备问麻姑:“历次群仙会,可曾见过平原襄楷,琅邪宫崇,钜鹿张角。”

除魔卫道,势在必行。

刘备悄悄点头:“宫崇此人如何。”

“此言大善。”刘备笑问:“依美人之见,该当如何。”

刘备悄悄点头:“遣何报酬宜?”

心念至此,刘备杀意横生。

一向冷静旁听的田圣,适时进言道:“禀夫君,仙门少问尘凡俗事。故有‘清’、‘浊’之分。于吉神仙,即出清领,多数与此事无关。当以‘污衣’为主。”

心结冰释,主臣尽欢。

“免礼。”皆是密切朋友,自不必多礼。

“未曾得见。”麻姑点头道:“此三人虽有薄名,却非出身仙门。群仙会,非传世五百年以上,不成当选。”

线索就此间断。

居中灵辉殿,三层之上,以“十字飞阁”与周遭四宫相通。可自在收支东、西、南、北,四周楼上御花圃。如前所说,四宫三层以上,呈“凹”字形,居中为御花圃。东、西二宫,自四层起,前后包夹御花圃的两座大殿,东宫为鸳鸯、翱翔,西宫为昭阳、兰林。西宫御花圃,正对太妃居住的增成殿。便是所谓“西宫三殿,增成居中;昭阳、兰林,一上一下”。时下“城”、“成”互用。亦作“增城”。

张角兄弟已死。污衣左慈自投门下。只要“清领道”,游离在外。若平原襄楷,与于吉无关,便罢了。凡是有所连累,刘备毕其平生,定当灭尽“清领”。

“传闻乃于神仙,自幼收养,亦是琅邪人氏。”麻姑言道:“或是传世之徒,亦未可知。”言下之意,乃于吉飞升后,承其衣钵之人。

身后一月,昭帝即位。开棺迁葬,只见丝履,不见尸。必定是寺人留命,被人暗中救走。拜见钩弋夫人之经历,“云东北有朱紫气”的“望气者”,必是翅膀。

如此说来,田圣之事,早有先例。至于钩弋夫人结局如何,已无从得知。然从田圣假死脱身,入巫山神女派,便可窥得一二。钩弋夫人必出自女仙门派。钩弋夫人乃河间国,武垣人。却不知,传奇平生,是否与河间王相干。亦或皆是仙门运营。

刘备感喟:“公然,得道不易。”

小霸王之以是怒杀于吉,是否亦窥破端倪。

悠悠回神,刘备醉卧榻上。

觥筹交叉,陈逸酣醉而归。刘备亦熏熏然,乘天梯直升观天阁。本日值守的巫山神女派田圣,率众出迎。稍后,倭女王那美,大秦圣祭安娜塔西娅,毛女翟姜,麻姑等,亦闻讯赶回。

“本来如此。”刘备悄悄点头:“琅邪于吉,又是何派?”

“乃天师道张嗣师座下弟子,兼挟鬼道,立五斗米教。”麻姑答曰:“此人亦未得入群仙会。妾不过略有所闻。”

“殊不知,于吉与左慈,竟有大分歧。”电光石火间,刘备似有所悟:“清领与污衣二派,可有夙怨。”

田圣笑道:“当出四方馆长,大相师朱建平门下弟子。”

“于吉乃出清领派。‘清领’,本为琅邪境内山之名,‘领’亦作‘岭’。又因门下弟子多穿青袍,有别于普通游方方士,蓬头污衣,不修面貌,故又有‘衣领’之意。”

细思恐极。或许,仙门参与大汉鼎祚,远超时人所知。

见刘备如有所思,麻姑又言道:“于吉与左慈,虽非出自王谢(五百年香火不竭),乃因并称天下游士之首,故可出列群仙。”

“张修此人,可有听闻。”刘备再问。

“并无夙怨。”麻姑答曰:“左慈居皖山(天柱山),习炼丹术。少有神道。撰写《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群仙会时,献书夫君。于吉居琅邪,于曲阳泉水上得著神书共百余卷,称《承平经》。善施符水、解谶言。年前群仙会,拜于夫君劈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