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辕门射戟,解淮南之兵。今屯兵小沛,是何图谋。”曹操又问。
曹阿瞒少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机谋,多机变”。看似恶劣,放荡不羁,乃至离经叛道。实则心中自有丘壑。卢少保曾断言,刘备心伏猛虎,恶极噬人。豪杰豪杰,谁无逆鳞。
若换成旁人,曹孟德手起刀落,何必白费唇舌。
“此乃假道灭虢之计也。”程昱答曰:“假屯兵境外,以窥州境。袁术为江东大局计,必取广陵。只需袁术发兵,徐州必求援吕布。如此不出三五载,吕布尽收民气。待陶恭祖一朝亡故,其麾下如长史曹宏,别驾麋竺等,必迎吕布入徐。”
正如荀彧所言,曹嵩争权,乃关键地点。天下三分,各方权势,犬牙交叉,非明主不成维系。此时若任人唯亲,是非不分。乃至吏民离心,更落人话柄。内忧内乱,被群起来攻。瞬息间,飞灰泯没。骸骨无存。
“卑贱讲错,明公勿罪。”荀彧这便告罪。
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又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曹操龇牙一笑:“文若之言,与我相合。何如老父,不纳忠告。先前,我已亲劝。老父却言,‘汉室忠臣,岂独王子师一人’。实无言以对。”
“大河冰封,出行不易。”荀彧言道:“猜想,即便举朝西归,亦是来年之议。另稀有月之期。琴瑟不调,解弦更张。明公何不趁此良机,以劝曹公改意。”
“文若慎言。”恐曹操见怪,程昱出言相劝:“曹公乃汉室忠臣,岂与董贼相较。”
令曹孟德始料未及。
必是陈宫,背后运营。看似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实则步步为营,埋没杀机。许自弃陈留一郡,南下陈国,甘为诸侯客卿始。陈宫已着眼于徐州大地。
时势不决,尚可转圜。
如何规劝老父,曹孟德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谓体贴则乱。史上曹孟德为报杀父之仇,搏斗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天子虽未元服,却有明主之相。”荀彧答曰:“禁中传闻,天子亦早有迁回旧都之意。”
本觉得,吕布如无根浮萍,丧家之犬。东逃西窜,惶惑不成整天。不料瞬息之间,局势陡转。关东大地,复兴波澜。
亦如王允所言。
一时名声大噪。
程昱言道:“迁都乃出王太师之意。若陛下不准,此事当可再议。”
“吕布若得徐州,‘羽翼已成,难动也’。”曹操慨叹。
更有甚者,徐豫缔盟,互为后备。上可攻兖,下可击扬。此中更有八国联盟。此乃曹孟德亲信大患,然荀彧并未明言。
“若谋徐州,何故屯兵豫州沛国。”曹操又问。
又说。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君王一怒,血流漂橹。
万幸大河冰封,天寒地冻。城中冰冻三尺。甄都权贵,醉生梦死。如何能受舟车劳累,举家西迁之苦。
徐州北境,远至泰山。皆有流民,举家投奔。
“明公当知。王太师,坚毅质直,刚正不阿。时董卓乱政,权倾朝野。百官噤声,贤臣远遁。唯王太师一人,不平臣节,不改忠心。巧设苦肉连环计,诛贼臣于天子阶下。”荀彧直问:“明公觉得,曹公本日之权势,比董卓何如?”言下之意。放肆放肆如汉贼董卓,皆死于王允之谋。曹嵩不过中人之姿,又岂能与敌。
“本来如此。”程昱这便了然。
“无妨。”荀彧心直口快,一片忠心。曹操又岂能见怪:“可有权宜之计。”
辕门射戟,更助立名。
此中短长,曹操焉能不知。何如曹嵩心高气傲。先后果故免官,辟祸琅琊。突然失势,门前车马渐稀。所谓“欲扬先抑”。一朝复起,争权夺利之心,尤胜先前。曹操虽苦劝,何如油盐不进,一意孤行。
曹操焉能粗心。
更何况,徐豫八国,早有联盟。乃至牵涉到桓帝传位,宫闱忌讳。
“乃谋徐州也。”程昱一语道破天机。
于朝堂而言。孤悬关东,远不如洛阳八关锁固。更加二百年帝都京华,亦远非甄都行宫可比。天子身侧黄门,亦恋京中后辈。故经常于天子耳畔提及。更加举朝东迁,本为辟祸。今,史侯西入汉中,合肥侯南下江东。近忧皆成远虑。此时重返旧都,亦正和时宜。
吕布乃陈国客卿。陈王宠又素有弘愿。更加豫州牧丁原,嫁女吕布为次妻。徐豫若行合纵连横,兖州必危。
荀彧君子君子,才干高绝。孰是孰非,心似明镜。此事,乃因曹嵩倚仗曹操威势,争权而起。王太师不得已,唯迁都以辟。
试想,徐豫八国,此中六国为王太师易相夺权。六国相心向甄都,不遵国主,亦不遵州牧。若陈王宠,令人来讲。言,驱六相,还政于国。吕布、丁原,愿俸陈王宠为主乎?
“陶恭祖年近六旬。牧四战之地。徐州四国一郡,虽富庶却不能为其所用。袁术觊觎州土,必常侵袭。内忧内乱,恐难久持。三五载之间,徐州易主矣。”荀彧断言:“豫州牧丁原,乃吕布外舅。徐豫二州,合淮泗八国。共结联盟。明公危矣。”
曹操亦不例外。
吕布自入主小沛,便命六健将,领受四门。虽仍由县令掌民事。然令行制止,皆出车骑营。吕布得三年粮草辎重,尽可与民秋毫无犯。遇县中豪强大姓,逼迫百姓。吕布便亲提一队人顿时门。不出半月,小沛大治,父老交口奖饰。再取抄家所得,施恩百姓。
固然。杀父之仇,虽不共戴天。然终归“冤有头,债有主”。如曹孟德这般,累无端百姓,惨死无数。亦人间少有。
自先帝崩于困龙台上。贼臣当道,朝政日非。若非王太师力挽狂澜,江山恐已易主。比方大病初愈,万勿轻动。复兴党争,朝廷分裂,乃至血流不止,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