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观之,我见犹怜。
“许,陛下另有所谋。”吕布又道。
“奉先言之有理。”卫将军张济,亦觉有理。
此举,不啻当头棒喝。令两边皆措手不及。
西域都护府车队,日夜兼程,终抵雁门关外。
验过都护府传证,关都尉这便勒令放行。李儒并戏志才,一去数载,本日始归。
何如突遭不测,几经变故,就此停顿。
“猜想,多数如此。”董卓已猜出陛下情意。
“三位将军,各有多少人马。”吕布忽问。
只恨手无寸铁!
“奉先何不明言。”董卓忙问。
“恰是我辈,建功立业之机也。”吕布傲然一笑。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自香来何必花。酒不醉大家自醉,花不诱大家自迷。吟成白雪心如素,闻尽梅花香自真。昔日浣纱本日恨,美女如许愿相亲。繁华过处终是梦,薄酒一杯敬夫君。”戏志才诵蓟王幼年诗篇,亦多迫不及待:“便要与主公劈面,表一表‘如素至心’。”
“不成粗心。”董卓正色道:“有道是‘三人成市虎’。一众侍御史,累日无休,再三诽谤。若令陛下见疑,我等俱休矣。”
“贾李和优,何必多言。”众皆嗟叹。
董卓曾领《衣带诏》,联络群雄。故凡有会晤,皆由其主持:“陛下为息朝堂争斗,调名臣回京。我等当如何应对,方为上策。诸君且不吝见教。”
戏志才亦点头道:“不瞒文优,我亦有此感。我等随主公西征时,国尚初建。时至本日,临乡又是多么气象,恐非你我能料也。”
“关东群雄,断不会坐以待毙。”董卓言道:“当时,必有一场恶战。”
正因冲突锋利,无从调和。故当以董卓为首,西州武夫,快速崛起,手握重兵,占有朝堂时。以党报酬首的山东士人,立即嗅到了浓浓的危急。因而摒弃各自成见,联手对敌。
“我等只知捉刀厮杀,不懂运筹帷幄。”张济点头。
便是刘备。初来乍到。正月旦会时,入宗亲诸刘行列。过后亦遭人诽谤。足见家门出身,根深蒂固。乃至朝廷亦不例外。凡入羽林,必是六郡良家子。足见一斑。
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陛下自除二戚兵权,将京畿数万兵马,揽至麾下。何如干东群雄虎视眈眈,蓟王虎踞河北。陛下为求自保,自当广募雄兵,守备关隘。
眼看便要重蹈二戚相争之复辙。少帝未雨绸缪,问计太傅杨彪。终得处理之法。因而力排众议,将冀州牧皇甫嵩、幽州牧朱儁、前将军臧旻、右将军田晏、左将军夏育,名臣老将,齐调京畿。
吕布言道:“传闻,蓟王已传书林邑,命其王负荆请罪。猜想,林邑王必不肯等闲就范。当时,蓟王当传檄天下,攻伐不臣。待蓟王挥师南下,陛下许生光复关东之心。”
“西州可有足智多谋之士,能为我等出运营策。”身处高位,董卓已知人才宝贵。
李儒忽生慨叹:“眼看返国期近。不知为何,竟生怯意。”
少帝毕竟年幼。虽手握大权,却又不敢肆意妄为。对百官多行怀柔之策。等闲不降罪。因而乎。两边人马,明争暗斗,虽不见剑拔弩张,耳畔却也模糊响起,兵戈之声。
今二戚树倒猢狲散。又起山东士族与西州武人之争。如前所说。西州人氏,素被山东骄易。更饱受地区轻视。究其启事,今汉以来,西凉饱受羌乱,汉人十不存一。若非举家流亡,便需与羌人共存。如董卓麾下一众“凉州大人”,与羌豪累世通婚。或如马腾父子,家贫无依,不得已娶羌女为妻。诸如此类。且两汉以来,如河西四郡,常有关东大姓,因罪徙边、辟祸西迁。百年来,虽洗去罪痕,摇身一变,却仍遭人诟病。
诏命公布之日。散朝后,卫将军张济、后将军董卓、左中郎将吕布,相约一见。
“哦?”一语惊醒梦中人。董卓等人纷繁觉悟:“蓟王又当如何?”
“许,荆州牧刘表,益州刺史刘焉,青州刺史刘岱,扬州刺史刘繇,徐州刺史陶谦。皆已为陛下所用。故才召回三位老将,趁蓟王南下挞伐林邑,四周合围,讨伐关东。”吕布又道。
窗外山川,渐与关外差异。
实在是被骂惨。
“先前,陛下遣太傅杨彪,太仆王允,持节安抚山东。太傅先归。太仆顺下江左,远赴扬州。猜想,必有所获。”张济言道。
张济此言,却换来董卓一声长叹:“本日方知,蓟王一亿主簿,是多么便宜。”
又何如坐拥江山,不及半壁。财务捉襟见肘。朝堂百官,皆伸长脖颈,坐等蓟王献费。如何还不足力,招募兵马。
“陛下何意?”吕布又问。言下之意,是否放三位将军麾下人马入京。
特别皇甫嵩并朱儁二人,少帝亦受雄职。皇甫嵩领尚书令,朱儁拜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董卓,并为三独坐。
调回三位老将,不啻一着妙棋。如此不费一钱一粮,得数万精兵。若京畿以内,有十万兵马,何愁大事不定。
与会众将,皆有忧色。正如吕布所言,激辩倒霉,兵战亦倒霉乎!
居耽误城外道。
“‘百闻不如一见’。”李儒神驰之情,溢于言表:“当与主公,痛饮三杯。”
卫将军张济言道:“文官见不得我等‘窃居高位’,故群起来攻。言辞虽利,却难伤我平分毫。何必在乎。”
先前,少帝便有召回前摆布车骑,槐里侯领冀州牧皇甫嵩,钱塘侯领幽州牧朱儁,之意。
“领命出征前,不过数千兵马。”董卓答曰:“现在募得多少,尚不得而知。”
“许,正如奉先所料。”董卓一扫先前阴霾之气。只需大战期近,少帝断不会对武臣倒霉。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天下反贼各处,正值用人之际,少帝焉能自废虎伥。
论唇枪激辩。董卓等人岂是敌手。常常被驳的,面红耳赤,体无完肤。诸多侍御史,引经据典。含沙射影,指桑骂魁。出口成章,字字见血。董卓等人哑口无言,百口莫辩。
“三位将军,久历疆场,乃军中老将。陛下调回三路雄师,一定没有讨伐关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