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王闻之。遂命将作寺于南港,十夷王邸旁,另造“四州郡(国)邸”。
自汉秦和亲毕。蓟王已有先言,“等闲不(和)亲”。
甘后入宫,夙愿以偿。
陪嫁媵女(妾),位列美人。如无极美人冯嫽,便从媵安朱紫。前云霞美人,今常宁美人当素、当昔,乃慧妃之媵。故曰“古者嫁女,必娣侄从之,谓之媵。”
何故慎重?
亦如媒介。称呼常与寓所相配。安身立命,便是此说。
故先前蓟吏多“少吏”。今蓟王兼督四州,吏治自上而下,皆出(蓟)王命。换言之,上至州牧,下至斗食,皆由蓟王任命。
墉宫玉女,珠玉在前。助西王母,重修西王母国。且蓟王号东父,已证大道。与之相伴,福莫大焉。猜想,此去必无差池。
陈林暗问情由。
各级长吏,却望风解印去。
四州之事,皆出辅汉大幕府。
与秦后同。婚期亦定玄月。九九重阳,姻亲齐聚。合法适合。且足稀有月备期,亦不仓促。
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华妁以朱紫礼聘。亦需媵从。家中无娣侄,可配女仙。
蓟王乃蓟国之君。今汉诸侯,皆为郡国。便是所谓“郡国并行”。如何能督四州。故董侯之意,蓟王以辅汉大将军,兼督四州事。
南閣籍簿,官员平生经历,翔实可证。胜任与否,一目了然。上计署、门下署、南宫少府等,功不成没。
义亲亦遵媵制。只需义结金兰,或以为义女,支出家门,足可婚配。除此以外,另有“门客之(义)亲”。客亲之人,时称“亲客”。先前,袁绍便暗使何进亲客张津,劝其悉诛诸宦。与门客攀亲,时下亦属平常。《后汉书?黄昌传》:“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获得之。”
一言蔽之,蓟王“逢婚必媵”。已录《蓟法》。
商定媵女人选,千秋三师,马不断蹄,亲入巴蜀,寻张姜子,说李真多。
待融漓长成,与蓟王和亲。十夷王妃,鸳鸯十美,皆属“先入为媵(还记古羌婚检否?)”。
陈林慨叹。遂驰名篇:《吾食君俸》。以《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之句开篇。论及君臣之道,名利弃取,报効守节,言辞诚心,入骨三分。
蓟国吏治,无出其右。
先前大汉一藩,一国济天下。国中官吏,先治政冀州诸国,后漫衍河北。然如州牧、郡守、县令等主官,皆出洛阳敕令。前有先帝,西邸卖官,中饱私囊。更有甚者,为空置官位,不吝借黄巾洗地。
当选太学文范。为警世名篇。
四州长吏,纷繁遣使来拜。府前里道,车接如龙。许攸闭门谢客,客居南閣,累日不回。何如梗阻交通,恐至怨声载道。稍后遣人传语,南閣相见。
大河以北,除青州半壁。皆为蓟王所辖。
郡(国)邸,本为诸郡设京邸。诸郡及诸国,于京师设立邸舍,供郡国至京师者留宿。初受少府所辖,继属中尉,后属大鸿胪。有郡邸长及丞,主其事。今汉多省邸长、丞,由大鸿胪派郎(官)主事。又有郡邸狱,凡郡国上计者犯法,皆由该狱收押。
或有人言,先前协辰夫人黄景华为媵,伴嫁秦后。二人并无“娣侄之亲”,如何配媵制。
许攸以亲信之言相告:鱼和熊掌,不成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义帝。
循例。
四州蓟吏弹冠相庆。
四州郡国邸,附属幕府。邸长、守丞,齐备。凡四州来使,皆入邸中。无需亲赴幕府,南閣进谒。只需将名刺呈报守邸长、丞,放心恭候便可。
蓟王宫,凡女仙,皆称“夫人”。若位列名女仙,各驰名号,亦称之。如甘后,号“神智夫人”。又如上元夫人、云华夫人、协辰夫人等。
蓟国“客亲从媵”,多用于仙门。无需结义,便能够客亲入媵。仙门皆为削发修道之人。无牵无挂,游方天下。每到一处,客居家门,久而生亲,亦是人之常情。特别秦汉以来,求得长生,蔚然成风。神仙好楼居。武帝自不消说。如灵帝,亦起四百尺千秋观,令天下方士客居京师,以示密切。蓟王起四海馆,筑云台观,造司寒馆。亦不逞多让。故,客亲亦属义亲。
凡大河水路,通达之北,上溯大小榆谷、赐支河曲、赐支河首,积石山,乃至盐泽、昆仑,远及西域,皆归王治。
先前,蓟王设南閣,主幕府人事。掌录幕府众官籍簿,举劾善恶,升贬任免,功过奖惩,诸如此类。现在权力更大,掌四州人事。
云霞美人,除当素、当昔外。钟瑷、骆晹、卢暒、翟姜等。今皆入灵辉殿,与观天阁女仙相伴。省“云霞”,改“美人”,称“夫人”。
国俸之高,两汉罕见。许攸年入数千万钞。些许财帛,何必自污。
“父子气血相传,故曰‘血嗣’”。何如后宫胡女盛而汉女微。诸夏女仙多不孕。少府女官,蓟王慎重避嫌。为均衡血嗣,王太后多择汉女入宫。然见效甚微。
凡称夫人,秩同美人。若宫秩高于美人,则居高称之。如甘夫人,待结婚后,不成再称“夫人”,需尊“甘后”。
可有先例?
南閣祭酒许攸,名传天下。
拜见名刺,悉留。裹挟礼单,皆拒。
道义之重,不成不察。故而,后代宦海,蝇营狗苟,断不成用于先秦两汉。穿越众,需服膺。
闻蓟王兼督四州,天下震惊。
幅员广宽,何止万里。
时下“义而亲之”,除结义外。拜见,若家中无嗣,奴婢亦可承家业。便可“知义之广”。“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至此,四州与蓟国,无分相互。
只因时下,除族亲、姻亲外,另有义亲。如王太后义结金兰。二位义母,尊义王太后。便是此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