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肘孙权大帝的江东大姓,与二袁一拍即合,齐奉合肥侯为主。变害为利。更有甚者,蓟王南征林邑,开江表十港,立岭南都护。山越或扶老携幼,出山落户。或举家北上,投奔蓟王。此害亦除。

群僚劈面,王允尽可直言不讳。

暗澹时势,被王允一语道破。

如此一来。司隶校尉,划一于从司隶之首,降为州牧属官。

只需,另遣一得力干将,牧守京畿七郡。当可助王党,扳回颓势。

反观西蜀并关东,却堕入君臣不协,将相失和。河北以外,诸夏反成乾坤倒悬之势。

先前,江东大姓,之以是被冠以“宗贼”之名。正因言论孱羸,政治失语。今投奔二袁门下,又与袁氏弟子故吏,朋党比周,沆瀣一气。一举窜改言论,又因奉合肥侯为主,而站稳道义高地。政治裹挟军事,日渐刁悍。为名正言顺,必发兵渡江,讨伐关东并西蜀。待攻灭二侄,助合肥侯一统天下。以二袁为首,江东士族一统朝野。另有何人,敢妄言“宗贼”。

又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政局。远不如江东,君臣一心,高低勠力。二袁各牧一州,跨蹈江淮。江东大姓,纷至沓来,充满门庭。楚汉相争,余威犹存。即便无衣冠南渡,江东士族,四百年厚积薄发。已开端崭露头角。黄巾播乱,中原大儒,纷繁辟祸江左。亦助江东人才昌隆。单单荆州刘景升,不过五载之间,便得学士千人,故老三百不足。

特别山越,漫衍极广。“考吴统统者,扬、荆、交、广四州,交、广,山越必多”。最猖獗之地,莫过扬州:“山越户居扬州之半”。史载,东吴时,丹阳、吴、会稽、鄱阳、豫章、庐陵、临川、建安、新都、东阳、东安等郡,皆曾有山越反乱,又以新都、丹阳、鄱阳、会稽为甚。故史上三国鼎立时,曹魏独强,吴蜀皆弱。

司隶校尉部,简称司隶。前汉征和四年(前89年)置,掌京畿七郡捕督奸猾,察举百官以下犯法者。本无牢固治所。今汉建武十一年(35年),降司隶校尉部为十三部之一,定治雒阳县。不设刺史,仍以司隶校尉领之。

《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试想,普天之下,另有何人,能效郭奉孝,凤凰于飞?

刘景升虽名列“八俊”。然论出身,远不及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弟子故吏,尚且遍及天下。可想而知,拖家带口,呼朋唤友,举家投奔二袁者,比方过江之鲫,何其多也。

见群僚无言。王允又道:“江东宗贼,为正高低服位之名。必进谗言于合肥侯座前,私说二袁于劈面。二镇同日出兵,共击二袁。以弱攻强,乃为请愿也。老夫觉得,二袁早有溯江而上,合击荆州之意。荆州八郡,为大江所隔,南北参半。刘景升一州之力,如何能挡二袁齐攻。为全百姓,不得已而为之。”

《国语·晋语四》:“正名育类。”注曰:“正高低服位之名。”

一言蔽之。江东好处个人,早已不满足于,把持交、扬二州。欲求执宰天下了。

“太师,明见。我等不及。”不其侯伏完,仍不肯等闲放弃:“然。刘景升乃曹氏外援。荆州得全,甄都危矣。太师,不成不察。”

“史侯其人如何,老夫岂能不知。”王允言道:“然自入汉中,治政安民,连开三郡。蜀地因此昌隆。却不过,据一州之地,本不敷为患。何如,关东幅裂,群雄并起。时至本日,甄都恐不及汉中。”

好一记,借尸还魂。

更何况。三分天下,群雄并起。一盘散沙,于蓟王一统江山,定鼎神器,最为无益。

郭嘉小我烙印,令答案呼之欲出。

甄都陷上公之争,乃至令不出三台,朝政俱废。曹吕之争,裹挟兖、徐二州,断难分身。更有淮泗诸国,横亘徐豫,陈王宠私纳传国玉玺,称帝之心不死。再加袁术,窃据淮南,为江东虎伥。荆州刘表,摆布逢源,三心二意。

“服位”,衣服职位。贾谊《新书?服疑》有载:“贵贱有级,服位有等”,“是以,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

“卑贱窃觉得。”不其侯伏完,果有定计:“朝廷都甄,卫将军曹操,既为兖州牧,又兼司隶校尉。然却不能治司隶之事于雒阳。绝非悠长之计。”

天下纷争之势,遂被郭奉孝窥破天机。因而信手拈来,凤凰于飞。

江东一家独大,西蜀、关东皆弱。

换言之。比起前汉高祖,发财之汉中;今汉光武,复兴之关东。楚汉之争,落败之江东。更有表里动力,一统九州。

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君侯,可有良策。”王允遂问。

自桓灵以来,权臣常常自兼此职,以节制京师。即便司隶校尉,仍为卧虎,高居三独坐。凡宫廷表里,皇亲贵戚,京都百官,无所不纠,兼领兵,有检勑、捕杀罪犯之大权。然,却再无司隶七郡: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河南尹、弘农、河东、河内,治政之权。

然自蓟王麒麟天降,应运而生。汗青的车轮,悄悄偏转。

“非也。”不其侯伏完,眼中一闪利芒:“何不改司隶校尉部,为司州。另设州牧领护。”

【看书领现金】存眷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话说,郭奉孝此计,看似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然明隐连环,兼挟阴阳双谋。实过于闻名。正如彭羕,脱口而出,一语道破。

堂内一时,落针可闻。

伏完进言,改司隶校尉部,为司州,设州牧领。划一于变相夺权。

王允皱眉:“莫非,君侯欲除卫将军,司隶校尉之职。”

史上,江东孙氏,被江东大姓,并山越表里管束,自顾不暇,难以北伐。

“此乃,定国之策!”尚书令桓典,大喜言道。

比起西蜀,偏安一隅。关东,群雄盘据。江东吏民,自上而下,皆有“正名”野心。便是合肥侯,亦急于抢在蓟王三兴之前,为己正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