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固然如此,还是不舍得拜别,数不清送出了多远路程,走过了几座亭子,仍然不肯拜别。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愁绝行人天易暮”,人要走,没法留住那满腔相思情,纳兰心中的悲凄,连老天都不忍再看,暮色凝重,愁坏了赶路人。“行向鹧鸪声里住”,所谓的“鹧鸪声里”,便指张见阳要去的江华,地在西南边,故云。并且鹧鸪本身就含有不忍别离之意,为历朝文人常用。

【注解】

这首词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分离的愁绪,友情不会因为空间和时候的悠远而日渐冷酷,真正的友情能够超越千山万水的隔绝,直到民气。

②愁绝:悲愁欲绝。

朋友将要去的江华,这时恰是苦楚秋色当道,惹人难过。依依不舍,已经折断了无数次杨柳,本来要趁着长亭离宴上的笛声别离,可还是不忍就此分离。天空掠过几只征雁,就让它们和你做伴吧。

③鹧鸪声里:鹧鸪声含有不忍拜别之意,同时指张见阳将要去的江华之地,地在西南边,故云。

“太虚游刃不见纸,万首自跋那兰词。交渝金石真能久,岁寒何必求三友。”可见张见阳和纳兰友情非常深厚。纳兰、张见阳与曹寅三人订交甚笃,二人非常可惜纳兰的英年早逝。

【典评】

①江华:汉置冯乘县,唐置江华县,改曰云溪,寻复故,唐初置县在五保之地,神龙初迁于寒亭北阳华岩之江南,故名江华,在今湖南江华东南,现为瑶族自治县。

这首词是纳兰送给老友张见阳的一首送别词。张见阳是康熙年间颤动一时的人物,和纳兰相见恨晚,引为知己。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那边?”心下明白没法伴随朋友一同前去,这真是一件忧愁的事情。上片描述了分离之苦,下片接着抒发送别之情,不忍拜别,依依不舍,可老是要面对拜别,纳兰只好化哀思为安抚,来日方长,另有见面时。

愁绝行人天易暮②,行向鹧鸪声里住③,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那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