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顾贞观南归整整三年不足,纳兰为了招顾贞观回到京都,专门制作了几间茅舍,写下了这首词用以驱逐顾贞观。

⑤蕉中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邃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堪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觉得梦焉。”后以此典而成“蕉中鹿”,描述人间事物真伪难辨,得失无常等。蕉,通“樵”。

【典评】

⑥翻覆手:《史记·郦生陆贾传记》:“陆生因进说他曰:‘……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杜甫诗《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繁轻浮何必数。”后代将这个典故作“翻覆手”、“翻云覆雨”等,意义是几次无常、或者惯使权谋手腕⑦殢酒:纵酒。宋刘过《贺新郎》词:“人道愁来须蹄酒,无法愁深酒浅。”

这首词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词人对实际糊口的愤激之情。纳兰生来就被别人羡慕着,可他却沉着得令人惊奇,有超脱尘凡的洞明目光。纳兰用了两个比方来描述目前的人生状况:蕉叶覆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灰尘梦,蕉中鹿⑤。翻覆手⑥,看棋局。且耽闲殢酒⑦,消他薄福。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有些些欲说向寒宵⑧,西窗烛。

历朝文人都神驰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适安闲,也前人与陶渊明脾气相合,不为五斗米折腰,长年过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然糊口。固然纳兰人在宦途,却不求功名,想要仿效陶渊明等贤人,他有诗云:“吾本落拓人,有为自拘束。俶傥寄六合,樊笼非所欲。”

③杏花天:杏花绽放的时候,指春季。

④红牙:乐器名,檀木制的点头,用于调剂乐曲的节拍。

⑧有些些:有一点、些许。寒宵:寒夜。

这两个典故有一个共同的意义:运气的无常。前一刻打柴人还在为从天而降的美事而欣喜若狂,可接着那头鹿就像它的呈现似的,平空不见了。他不由地开端思疑这运气里的一小段乐曲是否为黄粱一梦。当运气褪尽繁华后,谁又能压服本身是真的享用过那份欢愉?压服本身去信赖一个已经远去的夸姣,远远要比压服本身去忍耐现在的悲凄要难。

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舍②。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好话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③,红牙曲④。

下片点出了要摆脱“好话束”的启事。是因为这人间变幻无常,令人无可何如,还不如和老友把酒言欢,促膝长谈,享用清福。

①却赋:再赋。却,“再”。

【注解】

这首词的上片侧重于叙志。问我为何要建这几间茅舍,是不是想要如同海鸥那般轻松安闲,没有忧愁?把内心的感慨都付诸东流,抛去这人间的统统束缚,赏识那无穷春光。

②三楹茅舍:泛指几间茅舍。楹,房屋一间为一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