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苏卿缓缓出列,如有若无地扫了眼丹墀下的一把余暇椅子。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百官们都看得出来,如果抛开高宗肃天子萧白不提,蓝老相爷与太祖高天子是君相相得,太宗文天子与韩老相爷是君臣一心,到了长公主这里,就是这位韩阁老了,毕竟长公主在掌权之前,就与这位当时还远在江南的韩阁老订交甚密,以“谢叔叔”称之,去往江南时更是过夜于江左谢氏的谢园当中,现在长公主执掌朝廷大权,韩阁老又是病重,重用谢阁老也就在道理当中了。
然后便是张百岁开口退朝。
萧摩诃悄悄说道:“当年太祖高天子曾言,红墙金瓦为居,大丈夫平生所愿也。只是厥后高天子以为大郑是火德,而我大齐取大郑而待之,应是水德,水为玄色,故而我大齐尚黑,就连这宫廷表里都改成了以玄色为主,再无红墙金瓦了。”
萧摩诃想要在帝都安身,少不了要与这位阁老打交道。
一桩桩,一件件,谁又能想到。
两人话语未尽,因为在这几年里没想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没有想到圜丘坛之变,没有想到三藩之乱囊括天下,没有想到两代帝王前后驾崩,没有想到帝都惊变,没有想到徐北游定东北、平江南、扫西北,立下不世之功,更没想到萧知南竟是要成为第二位女子天子,不敢说前无来者,恐怕是后无端交的豪举了。
此时文武百官都在群情纷繁,不过身在宫禁当中,天然没人不开眼地去非议甚么,更多还是恭祝之词。
然后便是本日的大朝会上,由礼部尚书公布有关即位之事的详细安排。
谢苏卿缓缓退回行列当中。
在萧知南准予以后,谢苏卿开端陈奏此次有关即位大典之事,从最开端离宫出城,到祭天祷祝,再到返回帝都,最后到未央宫中升座和百官朝贺,事无大小,尽皆涵盖,足足说了小半个时候。
这张太师椅的意味意味极大,以示其仆人之尊崇,满朝高低,仅次于坐于龙椅上的天子陛下,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早坐在这把椅子上的内阁首辅蓝玉,在蓝玉以后则是首辅韩瑄,现在韩瑄病重,已经不能上朝,可这把椅子还是在这儿,便意味着韩老相爷在朝堂上仍有一席之地,还是百官之首。
谢苏卿身为当朝次辅,现在内阁的实领其事之人,不是宰辅胜似宰辅,单独一人走出未央宫。
萧摩诃踌躇了一下,道:“我大齐宗室人丁希少,故而没有前朝宗室不成参政的端方,犬子世略,恶劣不堪,已是近乎而立之年,却还无一立业之资,都说武夫顿时打天下,文人马下治天下,从今今后便是承平乱世,以是本王也不想让他在军中持续厮混下去,故本王想要求阁老一事,请阁老帮手为犬子在朝中谋一差事。”
查擎第一个收回视野,转头看了眼身后的宏伟未央宫,缓缓说道:“恍然若梦。”
更何况在大战以后,必定是文官昂首的趋势,内阁再次超出于多数督府之上也不是不成能之事,谢苏卿身为将来的内阁首揆,其权势之盛,可想而知。
谢苏卿笑道:“今后有的是机遇,就怕王爷会看得腻歪。”
萧摩诃昂首看了眼高大巍峨的宫门,感慨道:“前几次入京,来去仓促,都没有来得及细看。”
萧摩诃那里有分歧意的事理,立时拱手道:“本王谢过谢阁老,此中恩典,本王铭记于内。”
◇*看fu正a版S章节$I上&
谢苏卿侧过身子,只受了萧摩诃的半礼,然后又还了一礼。
谢苏卿收起心机,清了清嗓子,“臣谢苏卿,有事禀奏。”
各怀心机的文武百官鱼贯出殿,或是单独一人快步拜别,或是三三两两成群结队,仅仅是这幅百官退朝图,便可将朝堂上的党派情势看出五六分。
反观萧摩诃,严格来讲,他一向都是全部宗室的边沿人物,既比不得父辈萧疏和萧公鱼的位高权重,也比不得平辈中赵王萧奇在朝中枢,更比不得长辈中的燕王萧隶封藩坐镇一方,就算此次仰仗军功得以封为亲王,又接过了宗人府宗正的大权,可毕竟还是根底陋劣,与这位谢阁老比拟,职位上也许犹有过之,可论起实权,就远远不如了。
内阁学士固然只要五品,但是与内阁大学士只要一字之差,可见此中的分量,常日在天子和诸位内阁阁老之侧,可谓是名副实在的位卑权重。
谢苏卿没有太多不测之色,淡笑道:“那可真是巧了,前几天西河郡王徐仪与莱国公的孙女魏元仪定下了婚事,既然顿时就要立室,那么也要立业才是,长公主殿下和帝婿忙于国事,将此事忘怀了。为此,永嘉大长公主专门找到了我,让我给这他安排个差事,恰好内阁中还缺两位内阁学士,正五品,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谢苏卿道:“王爷有话就请直说。”
赵无极轻声笑道:“的确是做梦也没想到。”
立在龙椅一侧的萧知南一向温馨聆听,待到谢苏卿说完以后,没有任何贰言,面无神采地俯瞰满朝文武百官,悄悄说了一句准奏。
此时在两人更前面的位置,谢苏卿和萧摩诃两人已经一前一后地走下了未央宫的须弥座,来到殿外广场的御道上,萧摩诃紧走几步追上谢苏卿的身形,道了一声“谢阁老”。
萧摩诃身为萧室宗亲中辈分最高、春秋最大之人,除了身为燕王,还兼领了宗人府的宗正一职,职位最尊,不过一样是单独一人。
早在本日的大朝会之前,萧知南已经让司礼监草拟了有关即位继位的圣旨,昭告天下,也算是有了对先前群臣合辞劝进的答复。
再加上一个划一于亲王世子的西河郡王徐仪,不管是面子还是里子都有了。
接下来便是两位异姓郡王,本来少有交集的两人在东北的这段时候里倒是熟稔很多,本日一起出了未央宫,并肩而立,一起望着御道上浩浩汤汤的群臣背影。
谢苏卿没有决计停下脚步,只是稍稍放缓了速率,与萧摩诃并肩而行,在两人四周,自但是然地构成了一道无形间距,将二人与四周百官隔开。
满朝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