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叶老头,好巧不巧是叶氏镇的人?
“这是为何?草民没记错的话,宣和十二年的水患,的确是陛下亲临南边赈灾,并不是紫大人啊!”
叶老者的速率很快。
紫大人编辑的帝王史乘,内容非常松散详细,他一起浏览下来,只感觉紫大人三言两语,
陛下不上心,这官员又是个贪的,本来开仓放的一百斤粮,运到南边时,连一半都没有了,惹得百姓怨声载道,对陛下的不满日渐喧哗。
不过半个时候,一张遵循唐擎所说写了新内容的纸张,再次呈到唐擎面前。
他记得,宣和十二年的南边水患,闹得很严峻,可陛下恰好新纳了一个妃,日夜沉迷美色,晓得了水患,也只是随便派了个官员去管管。
唐擎黑脸。
他是穷疯了,却不代表他没脑筋。
“唐大人,你是在操纵草民,想要用草民的笔迹代替紫大人的,歪曲紫大人吗?”
唐擎眼神欣喜,肯定了一下上面的笔迹没题目后,又依样画葫芦的,让叶老者多写了几张近似的内容,直到叶老者垂垂发明了不对,终究停下了笔。
紫昆和先帝有仇,却不代表他想看这个国度败在当明天子手里。
上面的笔迹苍劲有力,和紫昆毫无二致,底子看不出谁是谁的。
眼看百姓的气愤愈演愈烈,在紫昆的唆使下,几个紫昆在朝中任职的后辈和弟子,轮番上谏辨析弊害,陛下这才慌了,重新下了圣旨,严惩赃官,亲身带着粮食去南边安抚哀鸿,这才消弭了民怨。
唐擎急中生智,“本大人没有记错,这是陛下的旨意。”
公然,如此完美忘我的答案,胜利压服叶老者,“唐大人说的是,赈灾的功绩,算到紫大人身上也不过分,再说这还是陛下的亲身叮咛,我小小一介草民,照做就是。”
老者的神采非常丢脸,用手一指宣纸上的内容,怒道,“若说第一次水患,是紫大人的功绩,是陛下授意您,让草民改成紫大人的功劳,也有能够的。但前面这些,甚么紫大人和嫔妃出游,紫大人和陛下同在的场合,百姓们对紫大人的更加拥簇,都是在睁眼说瞎话吧?”
老者不附和的摇点头,“那次水患,最遭难的是叶氏镇,草民恰是叶氏镇的人,亲眼看着陛下,带着一名妃子来的,唐大人,是不是你记错了?”
“当年陛下会亲临赈灾安抚民气,端赖紫大人劝说有方,紫大人不居功,也不将这件事写出来,陛下为了表扬紫大人的心气,这才要将功绩改成紫大人的,好让先人们记着陛下功劳的同时,也晓得陛下身边,有这么一号忠心功臣的存在。”
只可惜,在他的窜改下,紫家还是要遭殃!
这也就算了,一把年纪的老东西,如何记性还这么好?
说完,唐擎都要为本身机灵的答复鼓掌了。
紫昆倒是避嫌,将这件事记到史乘上时,乃至都没带他本身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