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看着长孙冲仿佛反应慢了些,明显是方才心不在焉,或是心中另有所思,因而问道:“看子敬的模样仿佛有些精力不振,但是初到北地水土不平,一时难以适应?”
李恪赶紧上马,走到站在正中李绩跟前,抬手扶起,道:“众位将军快快请起。”
云州本名云中郡,位临长城,处大唐北境,武德年间为突厥统统,贞观四年唐灭突厥,取云中郡故地置云州,乃有此地。
李绩回道:“定襄城之围已解,但有一事末将拿不得主张,还需多数督决计。”
贞观四年时,张公瑾便曾为李靖副将,参与突厥之战,当时张公瑾便同李恪了解,也算有些友情了。并且当初定襄城之战,颉利以死相挟,命李恪阵前劝降,时年仅十二的李恪能以大义为重,说出那句“大唐只要战死的李恪,没有投降的皇子”,张公瑾便对李恪非常恭敬,直到本日。
李恪点了点头道:“功名但在顿时取,我辈武臣,本该请缨北战,久卧长安又岂是悠长之计。”
“哈哈...”
“殿下故地重游,但是心有所感?”在李恪的身边,王玄策听得李恪口中的感慨,对李恪问道。
李恪说着,仿佛又想起了甚么,因而竟点了身后长孙冲的名,问道:“子敬(长孙冲表字),你觉得如何?”
李恪和长孙冲之父长孙无忌固然政见反面,但两人都还幼年,年纪又相仿,既然已经开了头,天然也能说得上话。并且长孙冲辞吐不俗,言之有物,对并州军务明显也是下了工夫的,两人边走边聊,未几时便也就到了云中城下。
长孙冲摇了点头道:“谢殿下体贴,臣的身子尚可,并无不适。”
李恪道:“这诗确有未尽之意,不过现在说来还是言之过早,不免有娇纵之嫌,还是待功成以后再行补全吧。”
“末将拜见多数督!”李恪方至城下,一世人等便齐齐俯身拜道。
长孙冲照实道:“臣非是过谦而是实言,臣没有殿下那般气度,纵是给臣十载,臣也写不出‘大漠孤烟直,长河夕照圆’如许俭朴壮阔的短诗,还望殿下见教。”
当李恪一众到了城外时,驻于城中的一众将领早已在城外等待多时。
李恪听了长孙冲的话,笑了出来,李恪问道:“子敬也好此道?”
“谢多数督。”世人道了声谢,站起了身子。
自打贞观四年从漠北返京,路子云中城,李恪再故地重游,已是四载以后。李恪在云州官道上策马而行,看着天涯如血残阳,夕照余晖下耸峙千年的古城云中,不由轻声感慨道。
此番出城迎候李恪世人,真正能同李恪说上话的不过就是长史李绩和三位都督,旁人都是烘托罢了,而就在这领头的四人中,朔州都督苏定方乃李恪旧部,曾为李恪近卫,随行漠北,天然和李恪最是靠近。
但也正因苏定方是李恪亲信,苏定方也未曾急着上前说话,倒是暮年便和李恪有几分友情的襄州都督张公瑾抢先开口道:“时隔八载,不想本日又同多数督相见于云州,多数督可比当年更添几分威武啊。”
王玄策也笑道:“殿下所志,在天下靖平,现在时隔四载再得北上,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云州紧邻定襄,治所云中城与定襄城也隔长城了望,相距不过百余里,此处也是大唐北拒草原之敌的最前沿,重兵屯守的重镇。
酬酢以后,李恪最是体贴的天然还是战事,李恪一面走着,一面对李绩问道:“李总管,眼下定襄城局势如何,漂亮设现在那边?”
李恪先是谦善了一声,而后拱了拱手,对身前的四人道:“本王虽是出自行伍,但在边州领军还是初度,如有不到之处,还望诸位多加指导。”
【看书福利】存眷公家..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李恪问道:“那子敬方才为何有些心神不宁,但是有甚么苦衷?”
李恪进城中,本来城外迎候的众位统军也都齐齐散去,只留下了李绩等四人跟在李恪身后。
长孙冲虽和其弟长孙涣是一母同胞的远亲兄弟,但长孙冲的性子却和长孙涣全然分歧,长孙涣纨绔、放肆,叫人生厌,可长孙冲却脾气敦儒谦恭,很有古名流之风。若非其父是长孙无忌,李恪倒还真有同他厚交的意义。
李恪连日策马北上,一起不敢多歇,自长安赶至云州,不过四日余的时候,当李恪一行到了云中城外时,恰是傍晚。
李恪摆了摆手道:“这才是几时,子敬过分谦了。”
李恪笑道:“先生知我,自打贞观四年,本王北质还京后,在长安、在扬州温软之地蹉跎四载,固然清闲,却也乏趣。曾多少时,本王也只能在梦中再回北疆,马踏燕然,未曾想时至本日,本王所梦竟又成真了。”
长孙冲为并州多数督府录事参军事,掌秘密文书,也算是陪侍摆布的近臣,方才长孙冲恰是跟在李恪身后,只是他没想到李恪竟会主动点了他的名。
李恪笑着回道:“张都督也是风采还是,更胜当年。贞观四年突厥之战,张都督昔年音容似还在面前啊。”
长孙冲照实回道:“方才殿下所吟短诗壮阔寥落,一时难寻,实乃佳作,只是仿佛另有未尽之意,当另有下文,臣一时思考,竟摆布应和不上,失了神,还望殿下勿怪。”
“那里,那里。”
张公瑾也笑道:“当时殿下尚是少年,谁曾想,不过四载,末将便在多数督麾下了。”
并州多数督府长史李绩、襄州都督张公瑾、朔州都督苏定方,另有检校云州都督乔师望,四人立于最前,身后站着的则是与战的各府属官和统军。
长孙冲闻言,先是一愣,而后才上前回道:“殿下所言极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照圆。”
说完,算是东道主的检校云州都督乔师望抬了抬手,对李恪道:“天气不早了,城外风寒,还请多数督进城说话。”
“也好。”李恪应了一声,抢先进了云中城。
四人闻言,也齐齐拱手道:“我等自当辅弼多数督,共定北事。”
“如此也好,那臣到时再向殿下就教。”长孙冲拱了拱手,应了下来。
长孙冲回道:“臣在府中也常本身揣摩着些,偶也有所得,不过大多粗浅,比不得殿下。便是方才殿下那短短一句,臣便应和不出,殿下赛过臣多矣。”
军机不成误,李恪奉旨巡边,北上之官,并未先往太原,而是直奔云州而去。
李恪看着长孙冲一本端庄的模样,脸上倒是缓缓暴露了多少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