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就如许盯着李承乾,闷不作声,而李承乾也畏畏缩缩地缩在地上,不敢开口,场面仿佛一下子僵住了。

秦叔宝道:“在旁人面前末将是大将军,是国公,但在陛上面前,末将还是天策府的小卒,为陛下冲锋陷阵,万死不悔。这些年来我大唐承平了,我们这些天策府旧将也繁华了,但末将每日所念的,梦中所想的还是跟随陛下交战的日子。”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好,那便依楚王所言,册叔宝宗子秦怀道为历城郡公,可择一子再传,至于官职嘛,秦怀道还幼年,先拜右卫将军。”

李世民听着秦叔宝的话,心中不由非常感念,秦叔宝和侯君集同为天策府老臣,秦叔宝身居高位却仍初心不改,但侯君集已经利欲熏心,变了模样。

郡公之封,搁在权贵如云的长安并不出挑,但大唐建国功劳后辈,纵是父辈已经位极人臣,但子辈册封至郡公的却不过寥寥数人,非常可贵。

李世民说完,也不再看李承乾一眼,扭头便走了。

跟着秦叔宝破门,左武卫的人马已经涌入内宫,在这一刹时李恪一众转劣为优,攻守瓜代,此处已经成了一边倒的搏斗。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的模样,明显已经对他绝望已极,而对李恪信重有加,现在的他说地再多也不过是自取其辱,转而杜口不言了。

李世民闻言大为欣喜,对李恪问道:“恪儿,叔宝护驾有功,也救了你的性命,你觉得该当如何封赏?”

秦叔宝回道:“末将是玄甲君出身,玄甲军闻笛必进的军令乃是陛下所立,陛下的军令大过天,只要有陛下的军令在,莫说是东宫的景凤门了,就是太极宫的朱雀门末将也敢攻。”

李承乾抬手猛地一把打向了李恪的手,带着痛恨道:“你少在这里假惺惺了,我认不认与你何干!”

听着秦叔宝的话,李世民不由笑了出来,李世民道:“叔宝你也是堂堂国公了,行事还是如此鲁莽,不计结果。”

秦叔宝护驾之功自当重赏,但李恪是秦叔宝的弟子,两人的干系人尽皆知,李恪也不便为秦叔宝邀赏过火。

待秦叔宝起家后,李世民又猎奇地问道:“叔宝是如何晓得逆贼所图,领兵前来护驾的?”

李恪想了想,回道:“大将军之荣已然极甚,爵位和官位上是难有进益了,但护驾之功若只犒赏金银又未免显得薄弱,何不转赏其子怀道?”

李世民闻言,指着李承乾,痛心疾首道:“你是非不分,吵嘴不明,你被侯君集欺诈,竟还把罪恶推于旁人,你可晓得,就在你逼宫之前,你阿弟还在为你讨情,求朕留着你的太子之位!”

李承乾道:“李恪狼子野心,早就盯上我的储君之位,若非他,我何必如此。”

李世民见状,怒道:“你阿弟有伤在身,孝子怎敢如此。”

秦叔宝会在这里,天然是因为李恪提早打了号召,毕竟李恪既然敢进东宫,天然是备好了背工的,驻防于和东宫一墙之隔的景凤们的秦叔宝便是李恪的背工。

秦叔宝道:“陛下放心,背叛再多,也不过都是过梁小丑,有我们这些老臣在,天下就没人能动陛下一根毫发。”

此番李世民遇刺,若论护驾之功,秦叔宝当然着力甚大,但却仍需退居次位,因为此次救驾,建功最大的乃是李恪。

而就在李世民封赏完秦叔宝以后,方才躲进光天殿躲藏的李承乾已被张世贵领人寻了出来,张世贵命人拉着李承乾,便拖到了李世民的跟前。

本书由公家号清算制作。存眷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李世民命令秦叔宝肃敌,前后不过盏茶的工夫,侯君集的五百死士便就成了五百死人,横七竖八地躺在宫内的地上,一动不动。

“哈哈哈...”

李世民感慨道:“只可惜并非大家尽如叔宝这般啊。”

半晌以后,终究还是李恪先开了口,李恪一边伸手想要扶住李承乾,一边对李承乾道:“阿兄,你先给阿爹认个错吧,我们毕竟是一家人,没甚么过不去的。”

但不知怎的,李世民封赏完秦叔宝后,便就对封赏之事和李恪所立之功只字不提了,此中能够的原因不过有二,一是李恪和李世民乃亲父子,不是外人,不必如此讲究,而第二个能够性就是李世民已经有了封赏李恪的打算,只是封赏过大,或许不便马上提出来罢了。

更何况秦怀道乃秦叔宝嫡宗子,将来必是要担当秦叔宝的国公之位的,而李世民也有言在先,今后待秦怀道继封国公后,秦怀道的郡公爵又可另择一子传下,李世民这是要给秦家一门双公了。

“谢陛下。”秦叔宝道了声谢,站起了身子。

而现在的李恪已是亲王之首,兼领北都太原,除了东宫之位,另有甚么能叫李恪更进一步的呢?李恪想着此事,心中不由推断起了李世民的心机。

秦怀道不在此地,天然无从谢恩,秦叔宝闻言,赶紧拜道:“末将代犬子谢过陛下隆恩。”

李世民闻言,笑道:“东宫乃储君所居之处,你强攻东宫,就不怕攻错了,担了罪恶吗?”

在李承乾看来,他能有本日,都是因为李恪,如果不是李恪步步紧逼,他又何必兵行险着,走到这一步。

李承乾所为确是铸成大错,如果李世民开口喝骂他一顿,李承乾决计是只要受着的份,半句不敢回嘴,但李恪一开口,李承乾刹时便被点着了。

李恪的手方才为李世民抓箭,已接受了伤,现在又被李承乾这么猛地一打,方才止住血,包扎好的伤口又分裂了,包扎的白布也被李恪手掌中浸出的献血染红,格外叫人谛视。

李世民见状,赶紧上前扶起了秦叔宝,道:“本日若非叔宝及时赶至,恐怕朕和楚王就成了逆贼的刀下亡魂了,叔宝有功无过,又何谈恕罪,快快请起。”

秦叔宝册上柱国,官拜左武卫大将军,爵封国公,秦府门外更是奉旨立戟十二,就武将而言,已是荣宠至极,再想进一步,除非就是拜相了,但秦叔宝精熟军务,却不通政事,拜相又有些不当,如李恪所言转赏其子秦怀道倒是个不错的体例。

不过秦叔宝天然是不会照实奉告于李世民的,秦叔宝回道:“本日,本日末将亲身领兵巡防,过路景凤门时听得东宫内似有厮杀声,又听得玄甲军中的哨笛,心知恐是陛下危难,故而强攻东宫。”

李承乾被如一只死狗般从光天殿里被拖了出来,丢在了李世民的脚前,神采衰颓,落魄不堪,谁还能想到面前之人竟是大唐的太子。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模样,对他也是绝望已极,李世民对张世贵叮咛道:“你安排人领受东宫,汰换表里卫率,太子的事情待明日朝会再议。”

“末将秦琼护驾来迟,还望陛下恕罪。”宫中大局已定,秦叔宝收住兵刃,阔步走到了李世民的面前,俯身拜道。

现在的李承乾的模样比之方才更有不如,发丝混乱,面沾泥灰,明显在缉捕李承乾的时候张世贵也废了些工夫。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