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这些来回挑运的民夫都是自周边村落征集上来,本日以后动静便会传遍全凉州,臣闹出如此动静,可还行?”刘仁轨站在武威仓的仓楼之上,指着仓外忙活着的世人,对身边的李恪问道。
世家门阀每岁所入的银钱有很大一部分便是田粮所得,特别是需求最大的入秋前后的两月,可现在为了和李恪相抗,停掉了家中最大的一处进项,他们所面对的压力天然是可想而知的。
李恪道:“我们手中的余粮可未几,统共不到十三万石,如果关陇门阀那边几今后还不放粮,可就费事了。”
【汇集免费好书】存眷v.x【书友大本营】保举你喜好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李恪既然要“调用”武威仓的粮草,干脆也就一做到底,不止开了武威仓的仓门,乃至直接遣随他而来的东宫卫带领受了武威仓,不过一夜之间武威仓已经在李恪辖下了。
刘仁轨对李恪道:“不过在此之前殿下便可先去酒泉祭祖,待几今后再回凉州,此事太子显得越是漫不经意,武威仓这边的戏便做地越真。”
李恪接着问道:“本日筹办搬多少?”
李恪虽已为太子,但朝中与他反面或是对他太子之位虎视眈眈的也另有很多,此中权势最大的便是他的四弟魏王李泰。
不过也正如李恪此前所言,李恪调用武威仓不过是做做模样罢了,因为武威仓的粮草乃是军需,一旦调用了,又逢上西北战起,此中的结果谁都担负不起。
刘仁轨道:“多数督放心,这些都是昨夜透透送出去的夏粮,仓中本来的军粮分毫未动。”
刘仁轨和李恪正在说着话,一下子仿佛又想起了甚么,对李恪道:“不过此事太子还需早些向陛下禀明,打好号召才是,这但是大事,如果太子私开武威仓的动静传到京中,恐怕到时朝中弹劾太子的人不在少数,恐叫太子难堪。”
次日凌晨,东宫卫带领受武威仓的第二天。
但李恪天然不是凡人,他是代天巡狩的太子,又有御赐便宜行事之权,调用武威仓粮草正在权益以内,并无难处。
刘仁轨问道:“太子想如何做?”
就在李恪领受武威仓的当日夜间,凉州城中一批本该押送外长安的夏粮便被悄悄地送进了城外的武威仓。
刘仁轨之言入耳,李恪也不由笑了出来,难怪刘仁轨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本来也是早有筹算的。
本来一贯防备森严,罕见人至的武威仓外竟俄然繁忙了起来。
李恪一边听着刘仁轨的话,一边渐渐地点了点头,正如刘仁轨所言,此时的李恪越是显得严峻局促,关陇门阀的人就越是思疑李恪有假,相反地,李恪如果一副浑不在乎的模样,仿佛凉州之事已无大碍普通,那些关陇门阀天然就更加坚信李恪必是开了武威仓才会有如此底气了。
李恪想了想,道:“他们既然都在盯着本宫,那本宫就做得再过分些,给他们一个弹劾本宫的机遇,叫他们变本加厉,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虽说近年来大唐威服海内,大家畏敬,但谁又能包管不会有一两伙外族人胆小包天,乘着秋高气爽之时犯境西北劫夺呢?毕竟一旦入秋,可就到了多战之时了。以是李恪向来都没有真正私调武威仓军粮济急的意义,他所做的统统不过都是从马周之言,掩人耳目罢了。
武威仓的军粮乃是军需储备,国之紧急,如果凡人天然变更不得,就算是身为凉州都督的苏定方想要动武威仓的军粮都要尚书省的批文,不然武威仓是毫不会开仓的。
“太子放心,臣必不辱任务。”刘仁轨当即应道。
“好,本宫便从你所言,明日便出发前去酒泉,将凉州之事就交托于你了。本宫估摸着最多六日内便当返来,但愿返来后能够获得你的好动静。”李恪对刘仁轨道。
“搬,快搬,不成挡住了前面人的路。”
李恪摇了点头道:“不,此事不急着和父皇禀告,本宫不止要如此,还要做地更过些,给朝中那些人一个机遇,也叫天下人看清他们的嘴脸。”
刘仁轨思虑全面,自无不当之处,但他的话却也叫李恪看到了一个机遇。
“哈哈,如此也好...”
大唐凡成年皇子俱已外放出京,对李恪太子之位的威胁已然非常藐小,不过聊胜于无罢了,唯独一个李泰仗着李世民的恩宠,又是嫡子,得以留于京中,又对李恪的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实为亲信大患。
刘仁轨回道:“先搬四万石,稳住民气,后日再搬四万石,过几日再搬四万石,要不了两日,关陇门阀那边自会放粮。”
李恪私开武威仓固然只是做做模样,但关陇门阀不知,朝中百官天然也不知。在凉州这个边州要地,私开存储军粮的武威仓但是大忌,亦是大过,不管是成心向李恪发难的关陇门阀中人,还是朝中本就和李恪反面的人,都会借机发难。
刘仁轨闻言,笑道:“凉州百姓一日所耗用不过一万石多罢了,每日搬出去的四万石只是幌子,如果关陇门阀的人再沉地住气些,我们大不了把这些粮食如何搬出去的,再如何搬返来便是,最多就是再做一遍给他们看。”
那些有家属养着的各房嫡长还好些,其他的庶出和旁支后辈可就遭了殃,如果再这么下去,他们手头吃紧,连这个年都过不平稳了。
凉州州库本就剩下的三万石粮草,再加上李恪扣下的进京的岁粮,加起来不过十三万石。如果武威仓这边一天四万石地出粮,绝对撑不了几日。
李恪点了点头道:“如此动静倒是足矣了,衙门所搬运的粮草都是昨夜运出去的夏粮吧。”
关陇门阀那边压着上面的粮食不给出售,难受的可不止李恪,另有关陇门阀上面的人。世家后辈也并非不愁财帛,相反地,他们家大业大,每岁的耗用还要比平凡人家要多很多。
武威仓外的民夫们手提肩扛,来回繁忙着,凉州刺史谢叔方就亲身站在武威仓的大门外来回批示着,命这些民夫将粮食运往了凉州刺史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