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保举,入京為馆阁订正,同知礼院,至和元年(1054),随庞籍到了并州(今山西)為官,改并州通判。从嘉二年(1057)庞籍因事开罪,司马光引咎分开并州。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諫院。嘉佑六年(1061)迁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司马光发愤编撰《通鉴》,作為统治者的鉴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通鉴》八卷长进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应用度,补充职员。宋神宗以其书「有鉴於旧事,以资於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為之序。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撑下行新政,他极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辩,夸大祖宗之法不成变。神宗命他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熙寧三年(1070),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臺,以书局自随,持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书成后,司马光官升為资政殿学士。元丰八年(1085)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僕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免除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元祐元年玄月,司马光在朝一年半,即与世长辞,享寿68岁,「京师人為之罢市往吊,鬻衣乃至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棺木送往夏县时,「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家家掛象,饭食必祝」。宋哲宗将之葬於高陵。身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諡正,赐碑「忠清粹德」。遗著有《潜虚》、《均韵指掌》、《类编》、《传家集》、《翰林诗草》、《注古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通鑑目次》、《通鑑考异》、《通鑑举要歷》、《稽古录》(《歷年图》、《歷代君臣事迹》和《百官公卿表》)、《切韵指掌图》、《司马正公集》等等37种。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準的保守派,他几度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他认為刑法新建的国度利用轻典,混乱的国度利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窜改法律。所谓「治天下比方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司马光与王安石,就竭诚為国来讲。二人是分歧的,但在详细办法上,各有方向。王安石主如果环绕著当时财务、军事上存在的题目,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鼎新办法来处理燃眉之急。司马光则认為在守成期间,应侧重於通过伦理纲常的清算,来把人们的思惟束缚在原有轨制以内,即便鼎新。也定要稳妥,因為「大坏而变动,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王安石新法多数切中实弊,反对新法的人,面对实际的政治题目,凡是并无任何高见。他们反对的来由包含「新法扰民」及「祖宗之法不成废」,却又提不出什麼更好的鼎新体例。比方司马光攻讦王安石变法的来由之一是南人不成当政。他上奏宋神宗曰:「闽人狭险,楚人等闲,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民风何故更得朴素?」宋神宗熙寧年间,司马光激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要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光阴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乘《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记录了16个朝代1362年的歷史,歷经19年编辑完成。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於此书。」司马光為此书支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身动笔,不假别人之手。清朝学者王鸣盛说:「此六合间必不成无之书,亦学者必不成不读之书。」不得谩语─司马光平生诚信,应当也是受父亲的诚笃教诲的影响,大抵在5、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分开了,厥后一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姐姐返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棍骗姊姊是本身做的。父亲便怒斥他:「小子怎敢扯谎。」司马光今后不敢扯谎,年长以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本身,一向到死,没有说过谎话。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平生乃至诚為主,以不欺為。」先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破瓮救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火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谨慎,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将近溺毙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内里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著沉着,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尔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丹青,被人们遍及传播。诚信卖马─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粹标致,高大有力,脾气和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必然要奉告给卖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如许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弊端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类观点,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实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如果我们落空了诚信,丧失将更大。」管家听后忸捏极了。低调淡泊─司马光脾气淡泊不喜豪华,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后长辈会给他穿华丽的衣服,他老是害臊脸红而把它脱下。宝元年间落第时,曾获得仁宗天子的访问。酒菜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顾忌地玩耍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端坐,也不戴花。同事提示说:「戴花乃皇上之令也!」司马光才不太甘心肠戴了一朵小花。司马光有一个老僕,一向称呼他為「君实秀才」。一次,苏軾来到司马光府邸,听到僕人的称呼,不由好笑,戏謔曰:「你家仆人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亦,大师都称為『君实相公』!」老僕大吃一惊,今后见了司马光,都毕恭毕敬地尊称「君实相公」,并欢畅地说:「幸得大苏学士教诲我」司马光跌足长嘆:「我家这个老僕,活活被子瞻教坏了。」〖书网∷更新快∷无弹窗∷纯笔墨∷〗rt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