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节:第368章:另有一个主公(3)

将徐庶按着坐下,刘璋亲身提壶,为徐庶杯中满上,推开徐庶谦让的手,口中假装随便的说道。

要知此时天下盘据,一地诸侯对于本地之民来讲,根基就是本地的天子。而刘璋更是身份特别,不但是盘据一方的诸侯,更是当今天下还要共认的汉帝之叔,皇室宗亲啊。他在此时收回的征召令,与天子诏几已不差几分了。

刘璋至此,这才大喜,俯身将他双手扶起,满面喜不自禁。徐庶见他面色,打动不已,便即改口称呼主公。刘璋却微微一笑,拉着他手笑道:“元直,你我主从之义自放在心中便是。现在嘛,可要你另有一个主公……>

徐庶心中一懔,赶紧躬身道:“将军有话便请直言,庶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徐庶听他终是承认了身份,又听他前面一番话,不由的又是冲动又是打动。待要再次见礼,却被刘璋死死拉住,只得遵循他的意义,回身坐于本身本来的位置上。

徐庶到了这会儿,哪还不晓得本身该说甚么了。听到刘璋最后一句峻厉的问话,伏地的身子更加低了几分,赶紧回道:“庶不敢,庶不敢。既是将军不以庶为樗栎之才,肯于起用,庶愿为将军奔走。”

半响,当他再次抬开端看向刘璋时,面上神情庞大,略略游移以后,终是起家规端方矩的整束了下衣衫,躬身长揖道:“山野草民,颍川野人徐庶,拜见青州牧刘皇叔。先前不知身份,失礼不敬之处,还祈皇叔恕罪。”

徐庶脑中缓慢的转着,从刘璋不经意嘴角的一丝笑容,终究窥测到蛛丝马迹,就此连络前面各种纤细之处,一个答案已是呼之欲出。而徐庶面上起先的一丝浅笑,也垂垂转成一种震骇和欣喜。

徐庶伏在地上,只觉额头大汗涔涔而下,一时不知该说甚么。

刘璋端坐石凳上,由得他拜伏在地,并未去扶。只是两眼眯起看着他,冷声道:“元直,你可知过分的谦善,不是自大就是推委!按你昔日所为,慷慨豪放,从无自坠之事。现在这话,你感觉我该如何了解?”

徐庶现在终是无主之人,更没造反之心,被刘璋俄然扣上这么一顶帽子,让他如何不镇静?

刘璋微微一笑,点头道:“好。元直高才,我所素知。今即在青州,当知我曾前后数次收回招贤令。而元直却缘何迟迟不肯来见,难不成是以刘璋为愚鲁无能之辈,不值元直互助吗?”

刘璋悄悄哼了一声,又道:“你弃武习文,至今已然十载有一了,当真就感觉本身不堪重担吗?嘿,刘璋自问不是个不学无术之辈,自当日河北起事以来,不时不忘国事君恩,事事都以百姓百姓为重。虽才识陋劣,但一向以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从不敢有半分懒惰。也正因如此,这才几次收回招贤令,以求贤士互助。元直直到现在,还仍清闲于山川之间,流连于美景平淡当中,此,若不是认定刘璋不堪帮手,难入你眼,另有何解释?”

“元直,此番你我既已坦诚相见,我心中有个疑问,不吐不快,却但愿你能实言相告,休要坦白。”[

徐庶这话说出,刘璋眼中忧色一闪而逝,微微停顿一会儿,才感喟道:“我岂是逼人入幕之人?你这话但是至心?唉,你自宽解,若真是不肯,你我便以友朋而论,却也不必难堪。只当我福薄,无缘与元直同事就是。”言下,很有伤感之意。

仓猝起家拜倒,伏隧道:“将军多心了,徐庶不过一乡间野人,之以是未能前去拜见将军,非庶狂悖,实在是感觉才学陋劣,不堪重担耳。”

刘璋越说越怒,声音便垂垂严肃起来。他十余载中,南征北战,身居高位,威名赫赫,创下了偌大的权势。现在的他,也早非昔日只是一个冷静无闻的小子,见到稍驰名誉的士子,都需求谨慎翼翼的应对。

徐庶听刘璋如此一说,心中不由大是打动,心底最后一丝犹疑尽去,再次叩首道:“将军不必再说,此庶求之不得之事。此身即为将军之属,愿与将军共图大业!还望将军收录!”

刘璋眼中闪起亮光,由着他施完礼,这才哈哈大笑,两手齐出,一把将其扶起道:“元直公然大才,这都能猜获得我的身份,佩服啊佩服。我此番不过偶尔出门玩耍,竟尔得能见到元直,老天待我可谓不薄了,哈哈哈,元直可知,能与你相见了解,恰是我此次最大的收成啊。”

刘璋这话并不峻厉,只是听到徐庶耳中,却当即汗就下来了。这话往小了说,不过是个恃才傲物,但往大了说,好家伙,那可算是鄙视君王了。

正所谓到了甚么位置,便要具有甚么样的气势。以他此时的身份,若再是谨小慎微,面对身为布衣的徐庶只一味的温言相求,那样只会给对方无能的错觉。

帝王之术,向来便是张弛有道,高低由心,恩威并重。要让对方打动,更首要的倒是要让对方先正视、尊敬本身。以是,刘璋现在,便算是凌之以威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