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近时要紧之务。切不成恋慕气象,自堕魔道,妄论休咎。此皆自家气习而至,非元神元气,不成信也。
第6、集神于玄窍!昨言元神斡运其间,究竞元神在人身中藏于何所?善于何地?有曰:方寸之地为元神之居;有曰:玄关以内为元神之宅;又曰:天谷元神守之。果然此三处皆元神之所栖,但不知动手之初那边为始。
唯有垂帘塞兑,常将我一点灵光支出虚无窟里,不出不入,无虑无思,久之金光养足,自可化为阳种而为我身主宰,且充满于虚空高低,岂特一灵炯炯洞见仙真已哉!但恐太阳流珠有欲去人之意,而我即随其流而逐之,则元神日梏,元气无存,朝气遂绝矣!此件功法浑无难事,只须稍成心机将目光收敛之足矣!
张玄楚解释道:好贪看外光于双眸之前,此亦为学者之通病。殊不知越贪看此光,赏识此光,则此光越向外发越,去人越远,所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因而我之元神元气日趋耗费,功后不是两眼神光抖擞,视物清楚,而恶感两眼昏花,视物恍惚,弊端立见,受害非浅。
张玄楚解释说:很多学者练功但知“意守丹田”,却不知“意守”二字实即包含应用两眼神光返观内照,因而意守时暗淡莫辨,如落污暗天国,功亦难有所成。
讲道这里,用心停了停,长老们竟然催他快讲,既然还听的津津有味。张玄楚持续说道:
张玄楚对世人说道:练功坐不结局,遽行下榻,亦为今之学者通病。考其启事,多为对练功贫乏信心决计,或因为尘情牵挂、庶务缠身难以入静,不静则烦,故不耐久坐。至因凝神调息不当,导致神情窒塞或走泄,感到浑身不镇静而下榻者亦有之。
如此看来,动手之时即当集神于玄关窍中,虚无圈内,庶几混浑沌沌,杳杳冥冥,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方能养成不二元神。若不藏于隐幽之地,而常于方寸中了了灵灵,未有不驰于尘情俗虑而日夜无歇息也。
古云:“玄膺气管受精符。”又曰:“玄膺一窍存亡岸。”又古云:“山根是人初生命蒂。”吾人开督闭任,通气来往,便是此窍。苟能存神于兹,自可长生不老,却病延年。
练功中不管采纳、交媾、烹炼、沐浴、温养,结胎和脱胎,无不靠两眼神光观照之功。古人云:“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两眼神光之用实有助于打扫本身阴邪,修成阴尽而阳纯之体。
故前人谓顶上圆光者此也。又观绘画之工塑一泥木神像必画一圆光于上者,就是此神光也。所谓光芒照彻天下照开天国者,就是此元神之光。若单守于下田,则神光一时不能自整,未免多昏沉狼藉。
两眼神光的感化亦由两眼在人身中的心机机制所决定。又云:“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发于目。”古又云:“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故曰:“神机在目”。
讲第7、丹田境地!吾故教生先息思虑,庶一片灵光炯炯中转其所。不久之间仍如幼年冲弱,阳气熏蒸,日充月壮,其精力健旺无已也。又莫谓真阳如似一物,实无形象,而丹田实有处所。虽前人谓为气海,谓为祖窍,谓为六合之根,玄牝之门,有其名却无实在,然亦不成谓全无实也。
人一身当中虽是神情为之应用,要不若两目之“神光炯炯不昧,惺惺长存”。故古人谓一身皆是阴,唯有目光犹属阳,须常常闭目收摄双眼,微微下照,则精气神自汇合一家。到得丹田气壮,直上泥丸,遍九宫,注黄庭,天然阴气消尽而阳气常存,犹之太空日照,云露自消归无有。
古云:“洗心退藏于密”。是又闻古云:方寸之地吾身之堂也,玄窍以内吾身之室也,世人则守神于方寸之地,耳目得入而摇其精,修土集神于玄窍之间,耳目无门而窥其隙。
第5、人身紧急处!人身另有紧急之处,如山根、玄膺二窍,皆是通精气来往要道。人能存想山根,则真气天然高低复归各黄庭旧处。人能观照玄膺,则真津天然摄提而上。尔等每行一次,此二穴不成忽也。
有仙者虽将下丹田定位于脐下一寸三分之处,但在观照此窍时主张在如有若无之间,不即不离,反对死死固执,故云丹田境地似在空中回旋。行功中更有观照心之下肾之上虚无窟子、观照脐下丹田离皮肉一寸三分间之法,均是讲究虚矫捷跃,学者宜善会之。
从观点来看,则五脏精华皆发于目。古来气功家在其著作中惯用“面前”、“目前”,以隐喻两眼神光的感化及炼出面前慧光的效果。
须知练功久处必有禅,气机由微而着,凡息停,真息现,玄关窃开及玄牝之门立等等诸种真机及境地,均须久坐才生。坐不结局,必致练功半途而废。
仙有云“返观内照即真意之妙用也。”可知这“意”者指真意,“守”者指应用两眼神光观照窍位。以是说,练功中觉照之心不成无,有如天上红日,光亮洞照,一毫昏黑不得。
第二之法、两眼神光之应用
第8、高低丹田共同!近时勤奋,不成专顾下田。虽下田气壮自能升至泥丸,消铄上田残余,若神情犹懦未至圆明,须久久顾提,无妨以至心发真意,网顾上田,则泥丸阴气被阳气一照,天然悉化而头子不至昏晕也。
觉得虚也而万化生于此。觉得实也究竟寻不着一个物事出来。久久如此,即吾所谓丹田境地,亦杳不知其所之,似在空中回旋普通,然亦不成竞向空中驰逐也。此平分际一言难尽。
第3、戒贪看外光!我常言动手兴功莫如人之眼目,盖目者神之光也。学者常常好贪外鲜明示于双眸之前,觉得金光抖擞即修真之效验。岂知天道贵收而不贵发,人道又何独不然。前人云:“太阳流珠,常欲去人,逆而纳之则金华内蕴矣!”苟不知逆而喜顺,常将神光发越在外,驰于视听言动之妄、贪嗔痴爱之非,日殒日销,即欲长有此身犹且不能,而况身外有身乎?
张玄楚道:山根一穴,在两眼之间鼻粱上,即祖窍或玄关窍的俗称。玄膺一窍在舌下金津、玉液二穴之间。此窍可通气管,即仙宝神书《黄庭经》所谓“玄膺气管受精符。”云:“玄膺一窍乃是津液之海,生化之源,溉灌一身皆本于此。”
试举例言之,学者练功到必然程度,就有能够呈现不稳定的小神通服从,偶而能看到隔室事物;或不知来自那边的山川人物气象;住近都会或靠近边疆的还能看到来自空中或别处的各种彩色图象,如果练功者为此种极不稳定、不知来自那边的图象所利诱,私心窃喜本身有了一点神通服从,遂彻夜不眠而决计寻求,胡思乱想,必将厌倦内功本色的修炼,并耗损大量的元神元气,从而变得神采暗淡蕉萃,乃至旧病复发,修炼亦今后止步,岂不成戒?!
何谓天谷?盖人头有九宫,中有一居处名曰天谷,清净无尘,能将元神安设此中毫不过弛,则成真证圣即在此矣!以是《黄庭经》云:“子欲不死守昆仑”。是可见守此天谷有无穷妙蕴也。
其昏沉狼藉者即真阳不升,真阴不降落之故。今欲起落得宜,不成过急亦不成太缓,比如半夜俄然阳生,此是一派寒冬忽有阳气生于地下深深之处,若不提摄阳气,转眼之间又昏睡不知矣!尔等此时起立,即依吾前法修持,尤要知稍企图思将神情摄之至上,庶几天清地朗,顷刻间即三阳开泰乐不成及矣!不但此也,常日守中若神情沉于海底,头子昏晕,亦无妨提摄而上。
是以,行功时必须戒贪看外光。我以是发明此光,乃瞥地回光所见,决非成心久久谛视。两眼神光之用大矣,但如不知常常收敛以内蕴之,则有效反变成有害。法惟回光返照,垂帘塞兑将此光支出虚无窟里。虚无窟指下丹田。此即“逆而纳之”养光之法。
第4、不惑于异景!近观生等工夫到此,将有异状闪现。吾今道破,凡有异彩奇香,或见于目,或闻于鼻,或来于耳,总不要理它。抑或心花偶发,能知畴昔将来、统统休咎祝贺,总要收摄元神座镇中庭。虽偶而发露天然一念现前,不待思考而能知休咎,亦是识神用事,切不成生一喜心。喜心平生,即不入于魔道,亦恐自恃聪明反为外事纷弛,而修炼今后止步矣!
张玄楚解释道:此为古来练功者之戒律。功中所现各种非常气象无奇不有,五花八门,我均须不闻不问,保持虚无忘我境地,对异景无喜无爱,无动于哀,持续按练功法度停止练功,则工夫自能往深处生长。不然,必着于魔道,工夫亦今后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