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关于治道甚重,望翁极力挽救。万一不能保存旧相,翁虽苦心,无以白于天下后代。不肖忧之至切,夜不能寝,念与翁道义厚交,敢僭昧驰告,非为旧相也。
“朝廷拿得闯宫之人,而你即令究查主使者,今厂中称主使者便是新郑阁老,若以此杀了新郑阁老,万代恶名必归于你,将何故自解?”李幼滋不客气地说。
陆光祖是张居正同年,会试时又都出自礼房,友情甚厚,年前刚起用为吏部右侍郎,赴京途中在临清得知此事,敏捷差人投书:
“啊!”张居正一惊,双手在胸前向两边猛地一抡,仿佛在抵挡甚么,又把游七一吓了一跳。
一名番役上前卸下了桎梏,王大臣边甩着发酸的手腕,边惊奇地看着张大受。张大受屏退摆布,盘腿坐下,斟上两盅酒:“咱说兄弟啊,咱是来救你的嘞!”说着,举盏道,“来来来,饮了!”
张居正不悦,叫着他的字道:“义河,这是甚么话!?”
游七觉得张居正在为落空季子而难过,等了约莫一刻钟,见他还瘫坐着,上前悄悄推了推他:“老爷――”
张居正所上清查幕后主使者的奏本一出,都城上至部院大臣,下至闾巷小民,莫不汹汹骇愕,稍有思虑才气的人都从这字里行间,读出腾腾杀气。科道一个个坐立不安,欲具本明其事,可时下不唯言官选任需具揭帖禀内阁同意,且内阁考核六科,实已将言官置于内阁节制之下,世人惊骇辅弼的铁腕,迟疑不敢上。刑科众给谏整日在一起群情:“此事关我刑科,若我辈无一言,遂使国度有此一事,吾辈何故见人?”议来议去,想出一个别例:躲避此案真假,只上本要求将王大臣从东厂移送法司鞠问。但是,奏本已写成,八位给事中又迟疑了,担忧冒然上奏,开罪张居正,遂相偕齐赴朝房向张居正禀报。
张大受又斟上酒,举盏道:“兄弟,咱看你是聪明聪明之人,想用你,方来设法救你。”说着,与王大臣举杯,一饮而尽,附耳嘀咕一番。
“嘿嘿嘿,”张大受又是一阵怪笑,“咱也晓得不是你的。但你若说是你的,兄弟诶,大哥我就能救你啦!”
冯保闻报大喜,叮咛张大受速去内阁,向张居正禀报景象。
李幼滋无可何如地摇了点头,道:“该说的话,我都说了,乃为太岳计,太岳三思吧!”
此时,张居正在朝房里,被刑科八名给事中围住,不得脱身。
“咱不会骗你!”张大受一拍胸脯,“不瞒兄弟说,咱就是冯寺人的掌班张大受,你是见过的,或许是你当时吓傻了,健忘了。咱就是奉了冯寺人之命来救兄弟的。你替冯寺人办事,冯寺人替你消灾,两合适不是吗?”
出文渊阁,正欲上轿,吏部尚书杨博远远地唤了声:“江陵,且留步!”
东安门外,东厂外署大厅西侧,有座祠堂,其南设有一狱,乃东厂羁押重犯之地。这天中午,冯保的掌班寺人张大受来到厂狱,掌刑千户亲身翻开一间牢门,跟在他身后的档头把一个大包裹放在地上。披枷带锁、正歪在地上的王大臣惊起,连连叩首:“大人,小人冤枉啊,小人就是想到紫禁城逛逛,并无歹意啊!”
“大人,如何说?”王大臣茫然地问。
张居正头靠椅背,很久不语,脸上不时略过一丝惊骇的神情。在听到季子短命的动静的刹时,贰内心“格登”一声,俄然想到他曾经在高拱面前发过的毒誓,莫非真的应验了?他为此感到惊骇,心“砰砰”乱跳着。
张大受扭身解开包裹,把蟒绔冠服,并两剑一刀摆开,刀剑柄首上都镶嵌异宝金饰,他盯着贪婪地啃着鸡腿的王大臣:“看到了,这些冠服刀剑,非平常之家可有,谁给你的?”
“不不不!”王大臣吓得浑身颤栗,“不喝酒,不喝酒,小人不想死啊!”
张居正阅罢,摇点头,把书牍扔到一边。
“这话如何说,大人?”王大臣缓慢地眨巴着惊骇的小眼睛问。
李幼滋回身安抚道:“太岳,不必难过啦!你看,世宗天子育八子,存者仅先帝一人;今上不也有两个兄长幼夭吗?皇家尚如此,何况别人?家家都有这等事,宽解些。”
“走,回家!”待回过神儿来,张居正起家道。
“就是嘛!咱看兄弟就是明白人!”张大受笑着说。两人欢畅地推杯换盏,饱餐一顿,张大受方出了牢房,进宫复命。
“嘿嘿!”张大受诡异一笑,一挥手,“拿酒来,咱陪兄弟喝一场!”
王大臣“梆梆”地叩首:“多谢大人拯救之恩!小人必然照大人说的做!”
王大臣战战兢兢喝干了一盅酒,张大受把一只鸡腿塞到他手里,道:“兄弟,你这个事呢,弄好了,升官发财,弄不好,家破人亡!”
张居正两手一摊:“我正为此事忧不如死,何如谓我为之?”
“真的?!”王大臣欣喜地叫道,旋即一垂首,“哪有这功德,大内的冯寺人亲身问太小人,他不发话,谁能救得了小人?”
王大臣忙摆手:“不不,大人,这不是小人的东西!”
刑科八位给谏只得讪讪辞职。张居正忙起家,躬身请站在门口的张大受入坐,笑着问:“印私有何示?”待张大受通报毕,他点点头,叮嘱道,“要事前预备伏贴,正式审勘只是走法度,如此方可万无一失。”
几个番役有的抬几、有抬食盒,鱼贯而入,在牢房摆上宴席。张大受叮咛:“给兄弟翻开桎梏!”
刚送走张大受,书办姚旷呈来一封急函,张居正一看,是陆光祖的。
张居正起家欲送,尚未挪步,游七冒莽撞失闯了出去,张居正刚要呵叱,游七一抹眼泪,哽咽道:“老爷,小少爷、小少爷,殇了!”
“事已成矣,尔等还这般胶葛?!”张居正听罢,沉着脸说,“本阁部早就说过,多言乱听,多指乱视,劝说尔等,像这等惊天大案,还是不要插手的好!刑科的奏本,不准上!”说罢向外一指,“都退下!”
张大受躬身道:“印公已赏东厂伙长辛儒银二十两,让他与人犯朝夕同处,好吃好喝供着,又教他如何说高阁老主使行刺事。咱这就把供词、奏本预备下来,一旦高福逮到,酷刑鞭挞,让他在供词上画押,就万事大吉了!”
“啊!”张居正一声惊叫,瘫坐在椅中。
“太岳,太岳!”门外响起气呼呼的喊声,太仆寺少卿李幼滋拄着拐杖闯了出去,“我在野抱病,刚传闻,等不及到府上,就径闯辅弼朝房了!”李幼滋不唯是张居正的同年,还是湖广同亲,刚从陕西按察副使升京堂,因病注门籍,在家调度。他身躯肥胖,茶壶、酒壶、尿壶皆不成少,人称李三壶,在张居正面前了无顾忌,他把拐杖“嗵”地一声在地上捣了一下,“太岳,奈何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