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等伦故,能生统统伦,或一或二三,统统皆同真。

修真修真,妄人修真,当须谨慎,奉持正法,以破妄心,妄心既破,至心即明,得明则养,照破阴暗邪心,于自心内,无有涓滴不但明处,如是妄心,则转至心。

修真之人,不但需求养真,尚需明真知伪,是故修真者明达于真假而不堕真假,是故堕真伪两边、善恶两边、正邪两边者,皆不为修真,彼虽修法,不能成真。

本已染毒重,身心有苦根,中毒本已苦,拔毒苦作乐。

渐修其真者,系念于当前,至于忘身心,一念不能动。

真邪亦是阴阳转,同生异名非有乱,举止不定自心乱,自心定处即得安。

若欲得一,先须知众,众尚不明,鲜有测一者,是故初学修真者,抢先安止身心,使一日纷飞之思虑处静处,居静时,安隐当中,心得歇息,安其心时,其身亦安,止其心时,其身亦止,如是身心,皆得歇息,于此歇息,能离人间狼籍,能生离常世温馨,静息身心,则精气如六合**天然生,身得养也,心如晴空,乱云不扰,心得开朗。

堕迷海者,遇此弃取争辩时,即须辨析,而于辨析,亦无主心,各个臣心,自有其理,因而纠结心境,不免出世,痛下定夺,亦疑其对错,何故故?以其诸臣相斗故,臣位均平,势大者尊,而其一时为尊,并无王尊之性,是故忧患不免,猜疑不定。

修真之人,当观六合稳定之律,六合法例,乃为君法,奉持君法,诸臣皆得所适,不奉君法者,诸臣无主,乃自争斗,而于君主,亦当修明,若君暗淡,臣不见君,贼心则起,能夺君位也,是故,若欲治心,当明其君,君主未明,则奉持君法,如法行持,诸臣自安,君主不请而自现,不修而自明也。

心挂于一念,第二念不挂,二念尚不挂,何可挂万念。

修真之士,更不成起骄易妄傲之心,不成以自修年事做不同知见,于民气中,光阴如幻,不成计着此中,堕迷妄海,修真之士,亦不成因世人身份职位不同而较量修行短长,人身有别,心无不同,身份有别,道无不同,自发得是,贼心机也,不成认贼为子,自害身心,亦害别人。

身为渡河舟,斯须即到岸,以此斯须法,性命一等习。

心无圣德,不作圣也,所作心机行动,不为圣行,亦非修圣,圣德不备,心神不明,心不明者,岂得见真?纵有薄慧,宿福而至,非修有成,见亦为幻,无圣根也,修真之士,当坚毅道心,当立正心,以破邪妄,以普通识,破诸邪论,于自心中,邪见不生,邪念不起,纯一正性,有增无减,如是行动,是真修行。

德行圆成破愚痴,统统智人不动地。

真情非无情,无诸妄情也,痴迷恩仇内,妄情岂至心。

纯心静虑得安止,最上法门最简易,实心动手便参玄,六合只在此心间。

有为与有为,亦是阴阳事,慧者习有为,智者入有为。

应善涵养身心,重视饮食起居的作息,如许才气有规律的糊口,六合因骨气有度而能四时日夜变更,万物得以生息,若六合的骨气不能有度,四时日夜变更不有常,则万物入死。

如此二种自生,人之存亡,乃有不同,表面六合,以此二种,亦现盛衰存亡之变,六合**乃风水火地四种气味交运而成,此四种气不能越六合,若六合譬为一身,即此四气在身内运转交合,化为雨露,六合之身,为之清爽,万物众生,以之得生。

如是学静,乃为修真第一事,此为根本,此基之坚毅,为厥后行道之安顺也,若欲修真,此是第一,无此根本,统统修行,如沙聚塔,毕竟不成。

歧途众生本非邪,与真圣者来一处,邪若不邪即归真,真若不真即入邪。

迷者苦为乐,不思长乐界,暂乐苦身心,不敢拔苦根。

法义说于统统众,世人只取人法义,非人法义非人取,得法舍法第一义。

割爱非不痛,割肉亦如然,削骨肉还母,此心是真人。

莫论身心于教派,此意便是边见人,

心便是身身即心,心身只在显教门,

若无来去将何如,不来不去心归身。

赞:

聪明何所来,无智无慧地,以二元入一,一归〇亦灭。

以六合法例,顺六合摄生。

颂:

世人学静时,难离常日思惟风俗,各种思议,欲将思路依托于某处,若心无依托,则乱想纷繁,是心不收也,若心暂收而妄意常动,是性未摄也,当以放心而收乱心,当以定性而摄妄情,修习谙练,天然得定。

正邪不争斗,明暗任悠游,心不取于法,能取统统法。

欲寻正道者,当见正道,观于正道,改良即正,是故正邪,常是两立,自观身心,亦有正邪,正邪为臣,真一为君,以至心统摄,比方天覆众生,正邪不能乱也,比方内心,遇弃取时,有舍有不舍,二种情性,有二种分,一为想分,一为情分,舍中有想分、情分,不舍中亦有想分、情分,舍中有想、情之辩论,不舍中想、情亦在辩论。

莫说性命事,性命本是一,人间一漏身,非真性命地。

如欲修真,先知始终,知始终已,不急不躁,垂垂修持,至于圆行,最上之事,从最下为之,故应善修其本,从最粗浅,点点滴滴,不生懒惰,统统能作者,皆作成美满,毫末之木,乃可参天。

若大行者,不伐贼而贼转为忠,身心以内,统统吉利,得无量安隐,身心明,照彻人间表里,而人间表里不能见其明,日光之下,人间即明,然亦有暗,而其明处,统统皆明而无碍人间明暗,人间明暗皆在其内。

颂:

众修真者,皆知安止身心以入静境地而参悟奥妙,但是如何入,如何安止身心,何为身心安止,何为入静境地,何为参悟,何为奥妙,此心从何来,到何去,道为多么,多么为修,何为修道,何者为真,何为非真,修行始终之事不能通达,则难为众宣说正路,是故古往以来,修行最难,难于伐取天下远矣。

非一亦非二,非有亦非无,圆妙大道乡,离统统考虑。

修真即须用至心,一丝不真非全真,

彼将万念运,心恒止于安,万念无妄情,清净性所现。

诸念不起处,名为静定乡,至于善行者,此静亦粗浅。

所谓人之自生,一者乃男女生人之户,精气今后出,名为外自生,能够生人而自入死地也,二者乃元精元气中五行内运,阴阳之气调配交合,内化精元而自养身心,名为内自生,能够长生而不入死地也。

善摄生者,无死地也,六合间统统死地,不能死之,所谓仁者无敌,以仁者爱人故,自心无敌也,若自心无敌者,外众生不能为敌,天长地久,六合之以是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乃能长生。

器薄者分修,以肉立命基,渐弃于妄心,妄尽亦名真。

念来忽念去,思来或想去,心恒住平静,静处净性立。

颂:

颂:

自心非真亦非邪,真邪贰心今后生,本心说心而非心,真邪二性一同真。

人生六合间,当学习六合,

此等不破正邪、不睬清浊、不裁善恶之法,此法不法,名之为法,实没法也,唯修圣德,神明深行,不取统统法,以不取心而行法,行统统善法而得成此无善恶法,此法最易体味而最难修行,比方虚空甚易知见,而甚难行入,世人行在明暗以内,亦在虚空当中,独不能离明暗而入虚空。

颂:

非识亦非心,心识亦非真,统统不离真,此真无等伦。

此中清净人,心恒居胜净,念想如诸物,彼情在物外。

无所依处依统统,二归一亦有依,无依而依统统依,统统依于无所依。

诸修真之士,当须自量其力,欲作多么修持,欲行多么法,莫生攀比计算,莫堕两边见地中,诚意理心,收心摄性,安止身心而涵养德行,草头法得,可期圣界,心无圣德行,定不为圣真。

修真之士,当明道情,人间妄情,贪爱沉重,堕留存亡,斯须罢了,诱人慧薄,不信存亡,彼不修行,倾丧德行,亦无圣心,鲜有贤智,诽谤丛生,若无缘者,不成轻说,使诱人生非议,开罪无量,亦障自真圣路。

以愚痴言,作如是说,实修者谨慎处置,丙申年三月廿七日记之。

心性若伏,其身天然安止,心包太虚,何况骨肉乎,心性安好,血气自静,精气自宁,神天然清灵,因而内明身心,天然闪现,涵养其明,名为内修。

最上奥妙道,不成思议道,从最微末法,不攻而自下。

颂:

比方人间人,心得净胜意,自念居物外,与物共游戏。

民气当中,君臣之分,比方肉身精力,亦有君臣,其理一同,初修真者,虽暂不见君,而信心奉持君法,其身心诸臣天然安宁,比方六合风调雨顺,万物天然长生,若奉持修真法例,亦是如此,是故初学,当奉法而行,莫能够臣心辩白而觉得是,因世人多已堕入臣夺君位之事,故初学者,当奉法行,莫自起心另成一法,尊道贵德,顺天应人,自胜自明,乃为修真之初。

颂:

世民气亦然,有正亦有邪,若能涵容者,正邪无争斗。

明达真伪者,于伪中得真。

欲学此法者,于身当得安隐,于心当得安宁,心止于安好,行于人间,虽复得真,各以缘法而行动,即有不同,故于有为中,有为诸行有不同也,是故修真之人,不成以计着无谓之事。

六合尚且循端方,修持之人亦如此,从人中起人中立,莫说人非人义。

慧者从邪直入真,陋者去邪而养真,顿渐二法各有别,各以各心作弃取。

后代之人,工于心计,执迷欲乡,好弄心机,至于机巧,盗窃心重,猜疑迷窍,因而人间乃有一代圣贤出世教养,断古法而依托圣心于新法中,使后代修行者修心摄性而养身心,涵养根器而从古脉,盖因众生心堕毒海,至于身内精气神,皆受毒染,乃诚意性,亦多染劣,生各种忧?本源,圣贤垂悯,教各种断苦根之法,乃至无上底子法,皆可通达圣本。

诸法不为真,真在诸法存,

后代众生,心机浊乱,乃至浊劣,使人间多生忧?,于其起居不尊六合,于其身心背叛品德,因而聪明短浅而妄图富强,放流毒于人间,爱好恣欲,侵害身心寿命,以是人缘,不得长乐,以是人缘,人间修行之法,自古以来,皆因世道流变而迁演。

古往今来,世人通道者,心也,攻心之法,莫过于伐贼,贼心若死,圣心乃立,君心必现,统统如法,名得法人,唯有此等,可成圣道,此乃小圣之道,另有大圣之道,小圣之道,伐取有为,亦有争斗,若大圣道,不伐而自下,不争而得意,有为而自有,无令而天下行正,无修而身心俱圣。

修真之人,师法六合,端方周遭,无执无失,始终以内,无有乱也,无轻无重,前后如一,因而存亡以内通达如一,此存亡若一,人间来去亦为一,已得于一,万事皆毕矣。

六合以外生与内生,只在本身以内,因何六合初成时而众生长生,后六合众生而短折耶?盖因六合初生,众生心简而洁,无诸造作,人间无恼,皆从顺六合法例而生息,以是人缘,过往众生皆得悠长。

过往人间,众生身心,皆顺六合法例,是故寄心于品德,寄身于六合,无诸造作,而成圣贤,涵养完整,自成真仙,如是简易之法,后代之人可见而学不能成,盖以身心根器不达故,人之心德,渐以思路计算而庞大,因而后代乃有存思寄想之法,或观或守,多从心性动手,直入底子,趣从上古。

妄情本因真情生,妄心亦是至心童,撤除妄性邪乱性,纯真一性自圆明。

颂:

以此为法,修身养性,渐得于静,聪明亦明,得此法者,性气自凝,名为灵丹,五气归元,至于养元,元心元性,至于归一,此乃静养之法,涵养得一之纲领,是故,欲修真得一者,当法例六合,起居作息,当有节度,初学者无知,当尊法行,至于得法,能够随性,何故然哉?性已从真,随真为行。

所谓六合之自生,比方人之自生,何为自生?本身元精元气之生,名为自生,自生有二,一者为外自生,二者为内自生,六合与人,皆有此二种自生。

心居世外身住世,身心一等何有分,

无明亦无暗,无色亦无空,以无统统故,能含统统有。

此六合内自生也,六合外自生者,非生于六合以外,乃于六合中生养万物,万物接收六合精气为食,六合精气化养身内万物,此万物非六合本有,故名外自生也,世人以精气外生之繁而夭亡,六合外生之繁,亦将精气衰竭而趣死地也。

如是世人迷入骨肉中,贪爱于血肉之妄情,忘失无贪真意,乱臣贼子直入君位,自名为我,而实乱贼也,世人认此贼为自我,实是昏昧君主,非自主者,岂为修真之士哉

诸法从心起,修身从心立,心用身而修,诸行以心许。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