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接着道:“吴良兄弟又听得此中一人说:‘仆人当真神机奇谋,令人佩服。少林、武当等六派妙手,尽入掌中,自古以来,另有谁能做获得这一步?’另一人说:‘这还不算希罕。一箭双雕,却把魔教的众魔头也连累在内。’我们七人假装出恭,在厕所里悄悄筹议,都说此事既连累本教在内,可巧落在我们手上,总须查个水落石出,也好禀报教主晓得。”张无忌道:“各位计算甚是。”
张无忌翻开书来,但见小楷恭录,事事旁征博引。书中载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传入中土,当时波斯人拂多诞持明教《三宗经》来朝,中国人始习此教典范。唐大历三年六月二十九日,长安洛阳建明教寺院“大云光亮寺”。而后太原、荆州、扬州、洪州、越州等重镇,均建有大云光亮寺。至会昌三年,朝廷命令诛杀明教教徒。自此以后,明教便成为犯禁的奥妙教会,历朝均受官府培植。明教为图保存,行事不免诡秘,终究摩尼教这个“摩”字,为人改作“魔”字,世人遂称之为魔教。
张无忌道:“殷六叔也不过四十岁,方当鼎盛。不悔妹子叫他一声叔叔,也不是真有甚么血缘之亲,师门之谊。他二情面投意合,倘若成了这头姻缘,上代的仇嫌尽数化解,恰是大大的美事。”
是日坛前火光烛天,香播四野,明教之盛,远迈前代。大哥的教众目睹这片畅旺气象,想起数十年来本教四分五裂、几致毁灭的景象,忍不住喜极而泣。
再过三日便是八月十五,胡蝶谷中筑了高坛,坛前烧起熊熊大火。张无忌登坛宣示和中原诸门派尽释前愆、反元抗胡之意,又颁下教规,重申积德去恶、除暴安良的教旨。教众一齐凛遵,大家身前点起香束,发誓对教主令旨,决不敢违。
数今后到了胡蝶谷外。先到的教众得知教主驾到,列生长队,迎出谷来。当时巨木旗下执事人等,早已在胡蝶谷中搭造了很多草屋板屋,以供与会的各路教众居住。韦一笑、彭莹玉、说不得等均已先此达到,报称并未探查到那赵女人的讯息。
他读到这里,转头向杨逍道:“杨左使,‘法禁愈严,而愈不成胜禁’这句话,恰是本教深得民气的明证。这部书可否借我一阅?也好让我多知本教往圣先贤的事迹遗训。”杨逍道:“正要就教主指教。”(按:以上所述明教事迹均为史实,详见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一文。)
杨逍奉教主之命留在武当,但为纪晓芙之事,对殷梨亭深感忸捏,常日闭门读书,等闲不离室门一步。如此过了两月不足,这日午后,张无忌来到杨逍房中,筹议来日胡蝶谷大会,有那几件大事要向教众交代。他以年青识浅,忽当重担,常自有战战兢兢之意,唯惧不克负荷,误了大事,杨逍深通教务,是以张无忌要他留在身边,随时谘询。
朱元璋道:“不错。那些和尚个个低头沮丧,颓废不振,但此中好些人模样不凡,有的太阳穴高高凸起,有的身裁魁伟。徐兄弟悄悄跟我说,这些和尚都是身负高强武功之人。那伙凶人叫众和尚坐在车里,由我们赶车,押着我们一起向北。部属猜想此中必有古怪,公开里叫众兄弟着意防备,千万不成暴露形迹。一起上我们留意那伙凶人的说话,但是这群人诡秘得紧,在我们面前一句话也不说,厥后吴良兄弟大着胆量,半夜里到他们窗下去偷听,连听了四五夜,这才探得了些端倪,本来这些和尚竟都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张无忌本已推测了几分,但还是“啊”的一声。
两人谈了一会,张无忌顺手取过杨逍案头的书来,见封面写着“明教传播中土记”七个字的题签,上面注着“弟子光亮左使杨逍恭撰”一行小字。张无忌道:“杨左使,你文武全才,真乃本教的栋梁。”杨逍谢道:“多谢教主嘉奖。”
杨逍等见这大汉威风凛冽,有若天神,无不赞叹:“好一名豪杰将军。”此时张无忌早已看清楚那大汉的面孔,恰是常自驰念的常遇春大哥,只是剧斗方酣,不即上前相见。明教人众前后夹攻,元军死伤了五六百人,余下的不敢恋战,分头落荒而走。
张无忌略一沉吟,说道:“本人本日忝代教主,常自想起本教两位人物的恩典。一名是常遇春常大哥,另一名是蝶谷医仙胡青牛先生,他白叟家已死于金花婆婆之手。我想,本教此次大会,便在淮北胡蝶谷中停止。”
张无忌看那奏章中写道:“伏见两浙州县有吃菜事魔之俗。方腊之前,法禁尚宽,而事魔之俗犹未至于甚炽。方腊以后,法禁愈严,而事魔愈不成胜禁。……臣闻事魔者,每乡每村有一二狡猾,谓之魔头,尽录其村落姓氏名字,相与诅盟为魔之党。凡事魔者不肉食,而一家有事,翅膀之人皆着力以相赈恤。盖不肉食则费省,费省故易足。翅膀则相亲,相亲则相恤而事易济……”张无忌读到这里,说道:“那王居正虽仇视本教,却也知本教教众节简朴实,相亲相爱。”接下去又看奏章:“……臣觉得此先王导其民使相亲相友互助之意。而甘淡薄,教俭仆,有古浑厚之风。今民之师帅,既不能所觉得政,乃为魔头者盗取以瞽惑其党,使皆归德于其魔,因而从而附益之以邪僻害教之说。民愚无知,谓吾从魔之言,事魔之道,而食易足、事易济也,故以魔头之说为皆可托,而争趋归之。此以是法禁愈严,而愈不成胜禁。”
次日凌晨,五行旗和天鹰旗下各掌职信使,分头自武当山解缆,传下教主号令:诸路教众,凡香主以上,概于八月中秋前赶赴淮北胡蝶谷,拜见新教主,共商大事,其帮手则留于本地,主理教务。
杨逍又道:“本教历代均遭严禁,但始终耸峙不倒。南宋绍兴四年,有个官员叫做王居正,对天子上了一道奏章,说到本教之事,教主能够一观。”说着翻到书中一处,誊写着王居正那道奏章。
杨逍沉吟道:“但盼真能有这么一天。宋朝本教方腊方教主起事,也不过是为了想叫官府不敢逼迫良民。”他翻开那本书来,指到明教教主方腊在浙东起事、震惊天下的记录。张无忌看得悠然神驰,掩卷道:“大丈夫固当如是。固然方教主殉难身故,却终是轰轰烈烈的干了一番奇迹。”两人情意相通,都不由血热如沸。
张无忌将书收起,说道:“俞三伯和殷六叔伤势大好了,我们明日便首途胡蝶谷去。我另有一事要和杨左使相商,是关于不悔妹子的。”
这一日来到界牌集,离胡蝶谷已然不远,正行之间,忽听得前面喊杀之声大震,两支人马正在交兵。群豪纵顿时前,穿过一座丛林,只见千余名蒙古兵摆列摆布,正在打击一座盗窟。寨上飘出一面绘着红色火焰的大旗,恰是明教的旗号。寨中人数未几,似有不支之势,但兀自健斗不平。蒙古兵矢发如雨,大呼:“魔教的叛贼,快快投降!”
午后部属教众报导:“大水旗旗下弟子朱元璋、徐达诸人求见。”张无忌大喜,亲身迎出门去。朱元璋、徐达率同汤和、邓愈、花云、吴良、吴祯诸人恭恭敬敬的站在门外,见到张无忌出来,一齐躬身施礼,说道:“拜见教主!”张无忌经常念着那日徐达奋身相救之情,见到世人,喜之不尽,当即行礼,左手携着朱元璋,右手携着徐达,同进室内,命世人坐下。世人告了罪,才行就坐。
当晚张无忌传出喜信,群豪纷繁向殷梨亭道贺。杨不悔害臊,躲在房中不肯出来。
明教一行人晓行夜宿,向东方行去,一起上但见地步荒凉,民有饥色。江淮本地本为殷实富庶之区,面前却饿殍遍野,生民之困,已到极处。群豪慨叹百姓惨罹难害,却又知蒙前人如此残暴,霸居中土之期必不悠长,恰是天下豪杰揭竿起事的良机。
盗窟中人见来了外援,大声喝彩。寨门开处,一条黑衣大汉手挺长矛,抢先冲出,元兵当者辟易,无人敢撄其锋。只见那大汉长矛闪处,便有一名元军遭刺,倒撞上马。众元兵惊呼连连,四下奔逃。
朱元璋道:“六月上旬,我们便奉到教主令旨,大伙儿好生欢乐,兄弟们商讨,该当备甚么礼品道贺教主掌教才是。淮北是苦处所,没甚么好东西的,幸得会期尚远,大伙儿便一起上山东去闯闯。我们恐怕给官府认了出来,是以扮作了赶脚的骡车夫,部属算是个车夫头儿。这天来到河南归德府,接了几个老西客人,要往山东荷泽。正行之间,俄然有伙人赶了上来,抡刀使枪,非常凶恶,将我们车中的客人都赶了下去,叫我们去接载别的客人。当时花兄弟便要跟他们放对,徐兄弟向他使个眼色,叫他瞧清楚情由,再脱手不迟。那伙人将我们九辆大车赶到一处山坳当中,那边别的另有十多辆大车候着,只见地下坐着的都是和尚。”张无忌问道:“都是和尚?”
次日张无忌偕同杨逍、殷天正、殷野王、铁冠道人、周颠、小昭等人,告别张三丰师徒,首途前去淮北。杨不悔留在武当山奉侍殷梨亭。当时男女之防虽严,但武林中人,也不睬会这些末节。
当时距中春季子尚远,张无忌见俞岱岩和殷梨亭尚未痊可,深恐伤势反覆,乃至功亏一篑,便暂留武当山顾问俞殷二人,暇时则向张三丰就教太极拳剑的武学。韦一笑、彭莹玉、说不得诸人,则各处游行,密查赵敏一干人的下落。
世人在盗窟中歇了一晚,次日和常遇春一齐北行,料得元军新败,两三月内决不敢再行来攻。
周颠鼓掌道:“甚好,甚好!这个‘见死不救’,昔年我每日里跟他斗口,人倒也不算坏,只是有些阴阳怪气,与杨左使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见死不救,本身死时也没人救他,恰是报应。我周倒置要去他墓前磕上几个响头。”
张无忌因而将杨不悔那日如何向本身透露苦衷的情由,一一说了。杨逍一听之下,错愕万分,怔怔的说不出话来,隔了半晌,才道:“小女蒙殷六侠看重,原是杨门之幸。只是他二人年纪差异,辈分又异,这个……这个……”说了两次“这个”,却接不下去了。
这时朱元璋已然出家,不再作和尚打扮,说道:“属劣等奉教主传令,赶来胡蝶谷,本应早到候驾,但途中赶上了一件非常蹊跷之事,属劣等跟踪清查,乃至误了会期,还就教主恕罪。”张无忌问道:“却不知赶上了何事?”
常遇春横矛大笑,叫道:“是那一起的兄弟前来互助?常某感激不尽。”
常遇春躬身下拜,说道:“教主兄弟,我既是你大哥,又是你部属,真欢畅得不知如何才好。”两人久别相逢,挥泪相见。
张无忌读到此处,不由长叹,问道:“杨左使,本教教旨乃去罪积德,原和释道并无大异,何故自唐朝以来,历朝均受惨酷搏斗?”杨逍道:“释家虽说普渡众生,但僧众削发,各持清修,不睬世务。道家亦然。本教则堆积乡民,非论是谁有甚危难困苦,诸教众一齐着力互助。官府逼迫良民,甚么时候能少了?甚么处所能少了?碰到有人遭官府委曲逼迫,本教必将和官府相抗,到厥后动刀动枪,也没法了。”张无忌点了点头,说道:“只要朝廷官府不去逼迫良民,土豪恶霸不敢横行犯警,到当时候,本教方能真正畅旺。”杨逍拍案而起,大声道:“教主之言,正说出了本教教旨的关头地点。”张无忌道:“杨左使,你说当真能有这么一日么?”
张无忌叫道:“常大哥,想煞小弟也。”纵身而前,紧紧握住了他手。
杨逍只道他要开口求婚,心下甚喜,说道:“不悔的性命全出教主所赐,部属父女戴德图报,非只一日。教主但有所命,无不乐从。”
当下群豪各无贰言,言明三个月后的八月中秋,明教各路首级会合淮北胡蝶谷集会。
周颠道:“教主,我们上吗?”张无忌道:“好!先去杀了带兵的军官。”杨逍、殷天正、殷野王、铁冠道人、周颠五人报命而出,突入敌阵,长剑挥动,两名元兵的百夫长起首落马,跟着统兵的千夫长也给殷野王砍死。元兵群龙无首,顿时大乱。
本来常遇春一支步队,属五行旗中巨木旗该管,张无忌接任教主等情由,已得掌旗使闻苍松见知。这些日子来他带领本教兄弟,日夜等待张无忌到来,不料元军却来攻打。常遇春见己寡敌众,本拟用心逞强,将元军诱入寨中,一鼓而歼,张无忌等俄然赶到应援,他便乘势开寨杀出。他在明教中职位不高,当下向杨逍、殷天正等一一拜见。群豪以他是教主的结义兄弟,都不敢以长上自居,执手问好,相待尽礼。
张无忌访问诸路教众后,备了祭品,别离到胡青牛佳耦及纪晓芙墓前致祭,想起当日离谷时多么凄惶狼狈,本日返来却云荼光辉,风景无穷,当真恍若隔世。
常遇春聘请群豪入寨,杀牛宰羊,大摆酒筵,提及别来情由。这几年来淮南淮北水旱接踵,百姓苦不堪言。常遇春无觉得生,便啸聚本教兄弟,做那打家劫舍的绿林豪杰活动,盗窟中粮食金银多了,便去施助穷户。元军几次攻打,都何如他不得。
杨逍本来生性豁达,又为纪晓芙之事,每次见到殷梨亭总抱愧于心,暗想不悔既倾慕于他,结成了姻亲,便赎了本身前愆,今后明教和武当派再也不存芥蒂,因而长揖说道:“教主成全此事,足见体贴。部属先此谢过。”
张三丰和俞岱岩得知此事,开初也颇诧异,但随即便为殷梨亭欢乐。说到婚期,殷梨亭道:“待大师哥他们回山,众兄弟完聚,当时再办丧事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