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制为上层修建办事。孰优孰劣,只相对于既得利者而言。在“家国天下”的现行轨制下,如蓟王等,便是既得好处者。而演变成“家天下”后,世家门阀,遂为最大赢利方。又一言蔽之,皆是好处之争。无有好坏之分。
袁绍言尽叩首。
贾诩看后,传阅众谋主。
袁绍等人,宴后不久。
陈琳等的便是此句:“身逢家国大难,我辈当相互提携。”
“哦?”陈琳反问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弟子故吏,遍及天下。何必陈琳进言。”
“曹孟德非着王谢,或有转圜。许是被袁绍伙同为之。然袁绍、袁术……”左丞荀攸,未尽之言,世人皆已体味。
“恰是如此。”张俭答曰。
袁绍终道破心声:“煌煌四百年天汉,‘郡国并称,家国天下’。然,天下大乱,谁之过也?蓟王,绍之好友也。然却视我等王谢大姓,如同宗贼普通无二。何也?只因蓟王,汉室宗亲,家国同构也。”言下之意,在全部大汉,家、国、天下,三级权力架构中,并无“王谢大姓”立锥之地。一言蔽之,袁绍及其背后权势,早不甘心现在的好处分派体系。想通过缔盟何进,介入朝政。改“实授”为“虚封”,先以“世家”代替“列候”,成为三级上层修建中的一员。而后完整闭幕“分封制”,变“家国天下”,为“家天下”,裁撤“郡国并行”双轨制,为“郡县官僚”单轨制。
再一言蔽之。作为封建期间最贵重的资产,蓟王断不会坐视,地盘被大肆兼并。并经过兼并地盘而发财致富,而后洗白本身宗族,文武并进,进而把持朝政。终究秉笔点窜律法,让统统违法所得,皆化为合法资产。并一笔抹去原始堆集时,那段血腥黑汗青。因而,后代再无饕食社稷血肉之“宗贼”,唯有高高在上之“门阀”。
南宫,玉堂前殿。
便有门下流缴,将手画图卷,送上天宫耳室。记室掾遂将与会一干人等之平生经历,一并呈报右丞贾诩。
太傅杨彪起家劝谏:“陛下年幼,尚未元服。待他日亲政,当‘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本来如此。”少帝面露惭色:“蓟王复辟汉土,开立港津,扬我天威。朕,空守大汉万里国土,别无寸功。夫复何言。”
袁绍大喜:“若得偿所愿,他日定不孤负。”
“蓟王名为立港,实则辟土开疆。”少帝又问:“珠崖洲又是那边?”
袁绍抱拳进肺腑之言:“袁氏女嫁合肥侯,天下皆知。后随废帝,徙回封地。却在广成驿中,被刺客所袭。若非蓟王门下绣衣所救,早已横尸当场。天人永隔。袁氏家门遂与大将军结下私怨。今国难当头,大义为先。小我荣辱,家属私仇,皆可抛矣。
“旧时老友,各有所求。”田丰一声感喟:“人各有志,不成强求。”
对于泛博百姓而言。把持一旦达成,统统的“订价权”,皆握于人手。是福是祸,且看价高价低。正因好处抵触,不成调和。故袁绍才与刘备,若即若离。历经宦海沉浮后,终痛下决计。为王谢望族,大姓豪右发声。
宫中阉宦,癣疥之疾。蓟王实乃,亲信大害。大敌当前,同仇敌忾。还望主簿,照实上告大将军。我等实无贰心。”
蓟王雄踞河北,称霸数州。今又遣海市,来往江表。另有水衡都尉,为其兴港造津。依绍所料,不出十载,六百万蛮夷,皆为蓟王所用。当时,四海皆握于蓟王掌心。我等再无出头之日。
四目相对,心有戚戚。
九卿之少府张俭,起家奏道:“启禀陛下。蓟王所择,或是蛮夷徼外,或是外洋荒洲,皆为人迹罕至,不毛之地。非大汉治下,故陛下无从晓得,情由所原。”
“袁绍与曹操,必定与我主为敌乎。”沮授叹道。
“速报主公晓得。”荀攸言道:“当断不竭,反受其乱。”
见陈琳不置可否。袁绍再道:“大将军欲与蓟王相争,又如何能将我等,拒之门外。”
“蛮夷徼外,外洋荒洲。”少帝悄悄点头:“少府可知,中山洲、夷洲、澶洲及珠崖洲,皆是那边?”
“二千里外?”少帝骇怪可想而知。
此言,可谓一语中的。陈琳叹道:“既为谋臣,当倾我所言。然大将军不纳,如之何如。”
少帝细看蓟王上表,问计座下群臣:“蓟王请开江表十港,先前已有定计。只是表上列举地名,朕闻所未闻。莫非年幼,孤陋寡闻而至。”
张俭再答:“珠崖在大海中。隔海眺望,洲大如菌。经徐闻对渡,北风举帆,一日一夜可至。周匝二千里,径度七八百里,有十万家。乃前汉旧郡。武帝时,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安定南越之乱。于岛上置珠崖郡、儋耳郡。昭帝时,废儋耳,并入珠崖。元帝初,又罢珠崖郡,只设朱卢县。今汉建武十九年,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耻,省朱卢。至此,珠崖洲上,再无汉治。”
袁绍趁机又道:“大将军既要世人皆知,诛贼之功。必广招名流豪杰入京,引为助力。主簿何不寻机进言,劝谏大将军结好天下王谢,收为己用。”
“好。”右丞贾诩,秉笔封函,六百里送报蓟国。
陈琳已觉悟:“校尉但是虑废帝之事,为大将军所忌。故绕行此策。”
“中山洲,位于会稽东外洋,春秋时属越,时称‘甬东’。”张俭考虑答曰:“会稽外洋有东鯷人,分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稀有万家。群众时至会稽(互)市。洲在会稽东南,去郡二千里。”
断不成让蓟王,介入天下。更不成令蓟国统统,放之四海而皆准。只因蓟国有爵民,而无豪右。蓟王更不准,豪右把持良田,宰割天下。
陈琳感同身受,遂离席搀扶:“校尉公心,陈琳已尽知。自当代进忠告,令校尉如愿。”
十里函园,二崤城。中堡,瑶光殿。
达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政治生态。待天下十三州成无主之地。“百姓”皆被豢养为门内“家奴”。如此,世家大族便可合纵连横,把持斑斓江山。再无可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