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虚假的方士用炉火哄人的体例中,用朱砂银捉弄人是比较轻易的。在罐子里放入铅、朱砂、白银等物,封存起来,用火高温养二十一天后,朱砂含有银的成分,成为很好的宝贝。把银子挑出来,剩下的已经没有银的模样,光有残余了。放铅炼时,跟着火力铅有耗损,再炼几次,一点儿都不剩了。丧失了朱砂、炭的钱,笨人还抱着迷恋不放,我把这也记录下来。

③陀僧:一种矿石,为黄色的氧化铅。

【原文】

凡黄金为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以后,住世永无变动。白银入洪炉虽无折耗,但火候足时,鼓鞲而金花闪动,一现即没,再鼓则沉而不现。惟黄金则极力鼓鞲,一扇一花,愈烈愈现,其质以是贵也。

大略坤元⑤精气,出金之所三百里无银,出银之所三百里无金,造物之情亦大可见。其贱役扫刷泥尘,入水漂淘而煎者,名曰淘厘锱。一日功绩,轻者所获三分,重者倍之。其银俱日用剪、斧口中委余⑥,或鞋底粘带布于衢市,或院宇扫屑弃于河沿,此中必有焉,非浅浮土面能生此物也。

⑥日用剪、斧口中委余:约莫是指剪割银块时掉下的残余,平时所用的剪刀斧头是不会掉下银渣来的。

【注释】

凡造低伪银者,惟本质红铜可入。一受倭铅、砒、矾等气,则永反面合。然铜入银内,使白质顿成红色,洪炉再鼓,则清浊浮沉立分,至于净尽云。

产铜的山老是夹土带石的,要挖几丈深才气获得,获得的矿石仍然有围岩包在外层。围岩的形状仿佛礓石那样,大要闪现一些铜的斑点,这又叫做铜璞。把它拿到炉里去冶炼,仍然会有一些铜流出来,不像银矿石那样美满是废料。铜砂在矿里的形状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光,有的暗,有的像黄铜矿石,有的则像礓铁。把铜砂异化着的土滓洗去,然后入炉熔炼,颠末熔化后从炉里流出来的,就是天然铜,也叫石髓铅。

杭州的扇子是用银箔做底,涂上一层红花子油,再在火上熏一下做成金色的。广东、广西的货色是用蝉蜕壳磨碎后浸水来刻画,再用火略微烤一下做成金色的,这些都不是真金的色彩。即便由金做成的器物,因成色较低而色彩浅淡的,也可用黄矾涂染,在烈火中烘一烘,立即就会变成赤宝色。但是日子久了又会逐步退色,如果把它拿到火中焙一下,则又能够规复赤宝色(黄矾详见《燔石》卷)。

①人有十等,自王、公至于舆、台:见《左传》昭公七年:“天有旬日(甲至癸),人有十等(王至台)。下以是事上,上以是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原文】

①砑:碾压。

云南的银矿,以楚雄、永昌和大理三个处所储量最为丰富,曲靖、姚安位居其次,镇沅又居其次。凡是石山洞里储藏有银矿的,在山上面就会呈现一堆堆带有微褐色的小石头,分红多少个支脉。采矿的人要挖土一二十丈深才气找到矿脉,这类庞大的工程强度不是几天或者几个月所能完成的。找到了银矿苗今后,才气晓得银矿详细地点。银矿埋藏得很深,并且像树枝那样有骨干、枝干。采矿的工人跟踪着银矿苗分红几路横挖找矿,一边挖一边还要搭架横板用以支撑坑顶,以防塌方。采矿的工人提着灯笼分头发掘,一向到获得矿砂为止。在土里的银矿苗,有的掺杂着一些黄色碎石,有的在泥隙石缝中呈现有乱丝的形状,这都表白银矿就在四周了。银矿石中,含银较多的成块矿石叫做礁,细碎的叫做砂,其大要漫衍成树枝状的叫做铆,内里包裹着的石块叫做围岩。围岩大的像斗,小的像拳头,都是能够丢弃的废料。礁砂形状像煤炭,底下垫着石头因此显得不那么黑。礁砂的品格分几个品级(矿场主挖到矿砂后,先要呈交官府验辨分级,然后再行定税)。刚出土的矿砂用斗量过以后,交给冶工去炼。矿砂品格高的每斗能够炼出纯银六七两,中等的矿砂能够炼出纯银三四两,最差的能够炼出的纯银只要一二两(那些特别亮光的礁砂,反倒因为内里的精华已经被泄漏得太多,终究获得的纯银反而偏少)。

②交箑(shà):团扇。

附:朱砂银

凡红铜升黄色为锤锻用者,用自风煤炭(此煤碎如粉,泥糊作饼,不消鼓风,通红则自昼达夜。江西则产袁郡及新喻邑)百斤,灼于炉内,以泥瓦罐载铜十斤,继入炉甘石六斤坐于炉内,天然熔化。先人因炉甘石烟洪飞损,改用倭铅。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前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惟人打造。

铜矿到处都有,《山海经》一书中提到天下产铜的处所共有四百三十七处,这或许是有按照的。明天中国供人利用的铜,要算西部的四川、贵州两省出产为最多,东南多是从外洋由海上运来的,湖北省的武昌以及江西省的广信,都有丰富铜矿。从湖南衡州、瑞州等地出产的蒙山铜,品格差劲,仅能够在锻造时掺入,不能熔炼成坚固的铜块。

普通说来,金和银都是大地内里埋没着的宝气的精华,是以产金的处所三百里以内没有银矿,产银的处所三百里以内也没有金矿。大天然的安排设想,从这里也能看出个大抵。有的干粗活儿的人把扫刷到的泥尘放进水里停止淘洗,然后再加以熬炼,这就叫做淘厘锱。劳累一天,少的只能获得三分银子,多的也只要六分银子。这些银屑都是平常从剪刀或者斧子口上掉下来的,或者是由鞋底带到街道空中,或者是从院子房舍扫出来被丢弃在河边的。泥尘中必定会异化着一些银屑,这并不是浅的浮土上所能出产的。

【译文】

凡金质至重,每铜方寸重一二者,银照依其则,寸增重三钱。银方寸重一二者,金照依其则,寸增重二钱。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其高低色,分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登试金石上(此石广信郡河中甚多,大者如斗,小者如拳,入鹅汤中一煮,光黑如漆),立见清楚。凡足色金参和伪售者,惟银可入,余物有望焉。欲去银存金,则将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块以土泥裹涂,入坩埚中硼砂熔化,其银即吸入土内,让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铅少量,另入坩埚内,勾出土内银,亦毫厘具在也。

凡出宝穴夹土带石,穴凿数丈得之,仍有矿包其外,矿状如礓石,而有铜星,亦名铜璞,煎炼仍有铜流出,不似银矿之为弃物。凡铜砂在矿内,形状不一,或大或小,或光或暗,或如鍮石②,或如礓铁。淘洗去土滓,然后入炉煎炼,其熏蒸旁溢者,为天然铜,亦曰石髓铅。

②故名之曰倭:此言“倭铅”之倭乃狠恶的意义,非日本之倭也。

③舟车稍艰之国:舟车难于达到的偏僻地区。

凡倭铅古书籍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质用炉甘石熬炼而成。繁产山西太行山一带,而荆、衡为次之。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封裹泥固以渐砑①干,勿使见火拆裂。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生机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每十耗去其二,即倭铅也。此物无铜收伏,入火即成烟飞去。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②云。

附:倭铅

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丽贵重,故野生成箔而后施之。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内,极力挥椎打成(打金椎,短柄,约重八斤)。凡乌金纸由苏、杭形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四周,只留针孔通气,感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然后弃去,为药铺包朱⑤用,尚未破坏,盖人巧形成异物也。凡纸内打成箔后,先用硝熟猫皮绷急为小方板,又铺线香灰撒墁皮上,取出乌金纸内箔覆于其上,钝刀界画成方寸。口中屏息,手执轻杖,唾湿而挑起,夹于小纸当中。以之华物,先以熟漆布地,然后粘贴(贴字者多用楮树浆)。秦中造皮金者,硝扩羊皮使最薄,贴金其上,以便剪裁服饰用,皆煌煌至色存焉。凡金箔粘物,他日敝弃之时,刮削火化,其金仍藏灰内。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淘洗入炉,毫厘无恙。

凡虚假:方士以炉火惑人者,惟朱砂银愚人①易惑。其法以投铅、朱砂与白银等,分入罐封固,温养三七今后,砂盗银气②,煎成珍宝。拣出其银,形有神丧,块然枯物③。入铅煎时,逐火轻折,再经数火,毫忽无存。折去④砂价、炭资,愚者贪惑犹不解,并志于此。

凡银中国所出,浙江、福建旧有坑场,国初或采或闭。江西饶、信、瑞三郡有坑从未开。湖广则出辰州,贵州则出铜仁,河南则宜阳赵保山、永宁秋树坡、卢氏高嘴儿、嵩县马槽山,与四川会川密勒山、甘肃大黄山等,皆称美矿。其他难以列举。然活力有限,每逢开采,数不敷则括派①以补偿,法不严则窃争而酿乱,故禁戒不得不苛。燕、齐诸道,则地气寒而石骨薄,不产金、银。然合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故开矿煎银,惟滇中可永行也。

金是最重的东西,假定铜每立方寸重一两,则银每立方寸要增加三钱重量;再假定银每立方寸重一两,则金每立方寸增减轻量二钱。黄金的另一种性子就是柔嫩,能像柳枝那样屈折。至于它的成分凹凸,大略青色的含金七成,黄色的含金八成,紫色的含金九成,红色的则是纯金了。把这些金在试金石上划出条痕(这类石头在江西省信江流域河里很多,大的有斗那样大,小的就像个拳头,把它放进鹅汤里煮一下,就显得像漆那样又光又黑了),用比色法就能够辩白出它的成色。纯金如果要掺杂别的金属来作伪出售,只要银能够掺入,其他金属都不可。如果要想除银存金,就要将这些杂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块用泥土涂上或包住,然后放入坩埚里插手硼砂熔化,如许银便被泥土所接收,让金水流出来,成为纯金。然后别的放一点铅入坩埚里,又能够把泥土中的银吸附出来,而涓滴不会有耗损。

①舶来:用船运来。

⑦钣锭:板状或块状的银锭。

【原文】

【译文】

④折去:丧失掉。

②鍮(tōu)石:天然黄铜。

③铁落:锻打铁时敲出的铁渣。

【原文】

凡假藉金色者,杭扇以银箔为质,红花子油刷盖,向火熏成。广南货色以蝉蜕壳调水刻画,向火一微炙而就,非真金色也。其金成器物,呈分浅淡者,以黄矾涂染,炭火炸炙,即成赤宝色。然风尘逐步淡去,见火又即复原耳(黄矾详《燔石》卷)。

凡中国产金之区,约莫百余处,难以列举。山石中所出,大者名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瓜子金。水沙中所出,大者名狗头金,小者名麸麦金、糠金。高山掘井得者,名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皆待先淘洗后冶炼而成颗块。

凡礁砂入炉,先行拣净淘洗。其炉土筑巨墩,高五尺许,底铺瓷屑、炭灰,每炉受礁砂二石。用栗柴炭二百斤,周遭丛架。靠炉砌砖墙一垛,高阔皆丈余。风箱安设墙背,合两三人力,带拽透管通风。用墙以抵酷热,鼓鞲之人方克安身。炭尽之时,以长铁叉添入。风火力到,礁砂熔化成团。此时银隐铅中,尚未出脱,计礁砂二石熔出团约重百斤。冷定取出,另入分金炉(一名蛤蟆炉)内,用松柴炭匝围,透一门以辨火色。其炉或施风箱,或使交箑②。炽热功到,铅沉下为根柢(其底已成陀僧③样,别入炉炼,又成扁担铅)。频以柳枝从门隙入内燃照,铅气净尽,则世宝④凝然成象矣。此初出银,亦名生银。倾定无丝纹,即再经一火,当中止现一点圆星,滇人名曰“茶经”。逮后入铜少量,重以铅力熔化,然后入槽成丝(丝必倾槽而现,以四围匡住,宝气不横溢走散)。其楚雄所出又异,彼硐砂铅气甚少,向诸郡购铅佐炼。每礁百斤,先坐铅二百斤于炉内,然后煽炼成团。其再入蛤蟆炉沉铅结银,则同法也。此世宝所生,更无别出。方书、本草,无端妄图、妄注,可厌之甚。

②盗银气:接收银的成分。

中国产银的环境大抵上是如许的:浙江和福建两省原有的银矿坑场,到了明初之时,有的仍然在开采中,但是有的已经封闭了。江西饶州、信州和瑞州三个州县,有些银坑还向来没有开采过。湖南省的辰州,贵州省的铜仁,河南省的宜阳县赵保山、永宁县秋树坡、卢氏县高嘴儿、嵩县马槽山,四川省的会川密勒山,以及甘肃省的大黄山等处,都有良好的产银矿场,其他的处所就难以一一列举了。但是,这些银矿普通而言都没有多少产量。是以每次开采时,如果采银的数量还达不到原定的最低限额,那么插手开采银矿的人就得分摊财帛用来补偿。如果法制不严,就很轻易呈现盗窃争夺而形成祸乱的事件,以是禁戒律令又不得不非常严苛。河北和山东一带,因为气候酷寒,石层又薄,因此不出产金银。以上八省合起来的产银总量还比不上云南省的一半呢,以是开矿炼银,只要在云南一省能够常办不衰。

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以炉甘石或倭铅掺杂,转色为黄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白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广锡掺杂为响铜;倭铅和写为铸铜。初质则一味红铜罢了。

【原文】

宋先生说:人分十个品级,从崇高的王、公到卑贱的舆、台,此中贫乏一个品级,人的立品处世之道就建立不起来了。大地产生出贵贱分歧的各种金属(五金),以供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利用,这二者的意义都是一样的。贵金属,大抵一千里以外才有一处出产,近的也要五六百里才有。五金中最贱的金属,在交通稍有不便的处所,就会有大量的储藏。最好的黄金,代价要比黑铁高一万六千倍,但是,如果没有铁制的锅、刀、斧之类供人们平常糊口之用,即便有了黄金,也不过比如只要高官而没有百姓罢了。金属的另一种感化是铸成货币,作为贸易来往中的畅通手腕,由《周礼》所说的泉府一类官员掌管铸钱,以紧紧节制统统货色的命脉。至于别离金属的好与坏,指出它们代价的轻与重,这是谁开的头,使得它们相互相辅相成而又永久地起感化呢?

凡银为世用,惟红铜与铅两物可杂入成伪。然当其合噜苏而成钣锭⑦,去疵伪而造精纯,高炉火中,坩埚足炼。撒硝少量,而铜、铅尽滞埚底,名曰银锈。其灰池中敲落者,名曰炉底。将锈与底同入分金炉内,填火土甑当中,其铅先化,就低溢流,而铜与粘带余银,用铁条逼就分拨,井然不紊。野生、天工亦见一斑云。炉式并具于左。

④泉府:掌管货币锻造及畅通的官府。《周礼》:“以泉府同货而敛赊”、“泉府掌以市之征布”。

【注释】

①川北潼川:今四川梓潼。

宋子曰:人有十等,自王、公至于舆、台①,缺一焉而人纪不立矣。大地生五金以操纵天下与后代,其义亦犹是也。贵者千里平生,促②亦五六百里而生;贱者舟车稍艰之国③,其土必广生焉。黄金美者,其值去黑铁一万六千倍,然使釜、鬵、斤、斧不呈效于日用之间,即得黄金,值高而无民耳。贸迁有无,货居《周官》泉府④,万物司命系焉。其别离美恶而指导重轻,孰开其先而使相须于不朽焉?

①括派:搜括分摊。

夹在乌金纸里的金片被打成箔后,先把硝制过的猫皮绷紧成小方板,再将香灰撒满皮面,拿出乌金纸里的金箔放上去,用钝刀画成一平方寸的方块。然后屏住呼吸,拿一根轻木条用唾液黏湿一下,黏起金箔,夹在小纸片里。用金箔装潢物件时,先用熟漆在物件大要上涂刷一遍,然后将金箔黏贴上去(贴字时多用楮树浆)。陕西省中部制造的皮金,是用硝制过的羊皮拉至极薄,然后把金箔贴在皮上,供剪裁服饰利用。这些器物皮件是以都显出光辉夺目的斑斓色彩。凡用金箔黏贴的物件,如果今后陈旧不消,能够刮下来用火烧,金质就留在灰里。加进几滴菜籽油,金质又会积聚沉底,淘洗后再熔炼,能够全数回收而毫无耗损。

黄金是五金中最贵重的,一旦熔化成形,永久不会产生窜改。白银入烘炉熔化固然不会有耗损,但当温度够高时,用风箱鼓风引发金花闪动,呈现一次就没有了,再鼓风也不再呈现金花。只要黄金,用力鼓风时,鼓一次金花就闪动一次,火越猛金花呈现越多,这是黄金之以是贵重的启事。中国的产金地区约有一百多处,难以列举。山石中所出产的,大的叫马蹄金,中的叫橄榄金或带胯金,小的叫瓜子金。在水沙中所出产的,大的叫狗头金,小的叫麦麸金、糠金。在高山挖井获得的叫面沙金,大的叫豆粒金。这些都要先经淘洗然掉队行冶炼,才成为整颗整块的金子。

人间利用的银,只要红铜和铅两种金属能够掺混出来用来作假,但是把碎银铸成银锭的时候,便能够撤除杂质加以提纯。体例是将杂银放在坩埚里,送进高炉里用烈火熔炼,撒上一些硝石,此中的铜和铅便全数结在埚底了,这就叫做银锈。那些敲落在灰池里的叫做炉底。将银锈和炉底一起放进分金炉里,用土甑子装满柴炭起火熔炼,铅就会起首熔化,流向低处,剩下的铜和银能够用铁条分拨,二者就截然分开了。野生与天工的干系由此可见一斑。炉的式样附图于左边。

⑤坤元:大地。

②儋、崖:儋耳、琼崖,即海南岛。

【注释】

【原文】

④世宝:世上能够作为货币畅通的白银。

礁砂在入炉之前,先要停止手选、淘洗。炼银的炉子是用土筑成的,土墩高约五尺摆布,炉子底下铺上瓷片和炭灰之类的东西,每个炉子可包容含银矿石二石。用栗柴炭二百斤,在矿石四周叠架起来。靠近炉旁还要砌一道砖墙,高和宽各一丈多。风箱安装在墙背,由两三小我拉动鼓风。靠这一道砖墙来隔热,拉风箱的人才气有立品之地。比及炉里的炭烧完时,就用长铁又连续增加。如果火力够了,炉里的矿石就会熔化成团,这时的银还混在铅里而没有被分离出来。两石银矿石熔成团后约有一百斤。冷却后取出,放入另一个名叫分金炉或者蛤蟆炉的炉子里,用松柴炭围住熔团,透过一个小门辩白火色。能够用风箱鼓风,也能够用扇子来回扇。达到必然的温度时,熔团会重新熔化,铅就沉到炉底(炉底的铅已成为氧化铅,再放进别的炉子里熔炼,能够获得扁担铅)。要不竭用柳树枝从门缝中插出来燃烧,如果铅全数被氧化成氧化铅,便能够提炼出纯银来了。刚炼出来的银叫做生银。倒出来凝固今后的银如果大要没有丝纹,就要再熔炼一次,直到凝固的银锭中间呈现一种云南人叫“茶经”的一点圆星。接着插手一点铜,再重新用铅来帮手熔化,然后倒入槽里就会现出丝纹了(倒进槽里才气呈现丝纹,是因为四周被围住,银气不会四周走散)。云南楚雄的银矿有些不一样,那边的矿砂含铅太少,还要向其他处所采购铅来帮助炼银。每炼银矿石一百斤,就得先在炉子里垫二百斤铅,然后才鼓风将矿砂冶炼成团。至于再转到蛤蟆炉里使铅沉下分离出银的体例例是不异的。银的开采和熔炼用的就是这类体例,并没有其他体例。讲炼丹的方书和谈医药的《本草纲目》中,常常没有按照地乱想乱注,真是令人非常讨厌。

黄金多数出产在我国西南部,采金的人开凿矿井十多丈深,一看到伴金石,便能够找到金了。这类石呈褐色,一头仿佛给火烧黑了似的。储藏在河里的沙金,大多产于云南的金沙江(古名丽水),这条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绕过丽江府,流至北胜州,迂回达五百多里,产金的有好几段。别的另有四川省北部的潼川等州和湖南省的沅陵、溆浦等地,都可在江沙中淘得沙金。在千百次淘取中,偶尔才会获得一块狗头金,叫做金母,其他的都不过是麦麸形状的金屑。

①愚人:捉弄人。

制造乐器用的响铜,要把不含铅的两广产的锡放进罐里与铜同熔。制造锣、鼓一类乐器,普通用红铜八斤,掺入广锡二斤;锤制铙、钹所用铜、锡还须进一步精炼。普通质量差的铜器,含红铜和锌各一半,乃至锌占六成而铜占四成;好的铜器则要用颠末三次或四次熔炼的所谓三火黄铜或四火熟铜来制成,此中含铜七成、铅三成。

③“拣出其银”句:把银子从异化物中拣出,剩下的只要银之形而无银之实,只是一堆残余。

黄金

【注释】

黄金以其华丽的色彩为人所贵重,因此人们将黄金加工打形成金箔用于装潢。每七厘黄金捶成一平方寸的金箔一千片,把它们黏铺在器物大要,能够盖满三尺见方的面积。金箔的制法是:把金捶成薄片,再包在乌金纸里,用力挥动铁锤打成(打金箔的锤约莫有八斤重,柄很短)。乌金纸由姑苏或杭州制造,用东海大竹膜做质料。纸做成后点起豆油灯,封闭着四周,只留下一个针眼大的小孔通气,颠末灯烟的感染制成乌金纸。每张乌金纸供捶打金箔五十次后就不要了,还未破坏的话,能够给药铺作包朱砂之用,这是凭精美工艺制造出来的奇妙东西。

由红铜炼成能够锤锻的黄铜,要用一百斤自风煤(这类煤细碎如粉,和泥做成来烧,不需求鼓风,从早到晚炉火通红。产于江西省宜春、新余等县)放入炉里烧,在一个泥瓦罐里装铜十斤、炉甘石六斤,放入炉内,让它天然熔化。厥后人们因为炉甘石挥发得太短长,耗损很大,就改用锌。每次红铜六斤,配锌四斤,前后放入罐里熔化,冷却后取出便是黄铜,供人们打造各种器物。

【注释】

凡铜质稀有种。有全部皆铜,不夹铅、银者,洪炉单炼而成。有与铅同体者,其煎炼炉法,旁通高、低二孔,铅质先化从上孔流出,铜质后化从下孔流出。东夷铜又有托体银矿内者,入炉煎炼时,银结于面,铜沉于下。商舶漂入中国,名曰日本铜,其形为方长板条。漳郡人得之,有以炉再炼,取出零银,然后泻成薄饼,如川铜一样货卖者。

【注释】

④《岭表录》:即《岭表录异》,唐人刘恂著。

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见伴金石,便可见金。其石褐色,一头如火烧黑状。水金多者出云南金沙江(古名丽水),此水源出吐蕃,绕流丽江府,至于北胜州,回环五百余里,出金者稀有截。又川北潼川①等州邑与湖广沅陵、溆浦等,皆于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千百中间有获狗头金一块者,名曰金母,其他皆麸麦形。入冶煎炼,初超卓浅黄,再炼而后转赤也。儋、崖②有金田,金杂沙土当中,不必深求而得。取太频则不复产,经年淘炼,如有则限。然岭南夷獠洞窟中金,初出如黑铁落③,深挖数丈得之黑焦石下。初得时咬之柔嫩,夫匠有吞窃腹中者,亦不伤人。河南蔡、巩等州邑,江西乐平、新建等邑,皆高山掘深井取细沙淘炼成,但酬答人功所获亦无几耳。大略赤县以内隔千里而平生。《岭表录》④云,住民有从鹅鸭屎中淘出片屑者,或日得一两,或空无所获。此恐妄记也。

铜矿石有几个种类,此中有全数是铜而不异化铅和银的,只要入炉一炼就成。有的却和铅稠浊在一起,这类铜矿的冶炼体例是:在炉旁留凹凸两个孔,先熔化的铅从上孔流出,后熔化的铜则从下孔流出。日本等处的铜矿,也有与银矿在一块的,当放进炉里去熔炼时,银会浮在上层,而铜沉鄙人面。由商船运进中国的铜,叫做日本铜,它是铸生长方形的板条状的。福建漳州人获得后,有把这类铜入炉再炼,取出此中零散的银,然后铸成薄饼模样,像四川的铜那样出售。

金在冶炼时,最后闪现浅黄色,再炼就转化成为红色。海南岛的澹、崖两县地区都有砂金矿,金异化在沙土中,不必深挖便能够获得。但淘取太频繁,便不会再出产,一年到头都如许挖取、熔炼,即便有也是很有限的了。在广东、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洞窟中,刚挖出来的金仿佛玄色的氧化铁屑,这类金要挖几丈深,在黑焦石上面才气找到。初得时拿来咬一下,是柔嫩的,采金的人有的偷偷把它吞进肚子里去也不会对人有伤害。河南省的汝南县和巩县一带,江西的乐平、新建等地,都是在高山开挖很深的矿井,获得细矿砂淘炼而获得金的,但是因为耗损劳动力太大,扣除野生用度外,所得也就很少了。大抵在我国要隔千里才会找到一处金矿。《岭表录》中说:“有人从鹅、鸭屎中淘取金屑,多的每日可得一两,少的则毫无所获。”这个记录恐怕是虚妄不成信的。

【译文】

【译文】

【译文】

“倭铅”(锌)在古书里本来没有甚么记录,只是到了近代才有了这个名字。它是由炉甘石熬炼而成的,大量出产于山西省的太行山一带,其次是湖北省荆州和湖南省衡州。熔炼的体例是:每次将十斤炉甘石装进一个泥罐里,在泥罐内里涂上泥封固,再将大要碾光滑,让它垂垂风干。千万不要用火烤,以防泥罐拆裂。然后用煤饼一层层地把装炉甘石的罐垫起来,鄙人面铺柴引火烧红,终究泥罐里的炉甘石就能熔成一团了。比及泥罐冷却今后,将罐子打烂后取出来的就是倭铅(锌),每十斤炉甘石会耗损两斤。但是,这类倭铅如果反面铜连络,一见火就会挥发成烟。因为它很像铅而又比铅的性子更狠恶,以是把它叫做“倭铅”。(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⑤朱:指朱砂。

那些制造假银的,只要纯铜能够混入。如果掺杂有锌、砒、矾等物质,永久都不能相互连络。但是铜混进银里,使红色立即变成红色,再入炉鼓风熔炼,等它全数熔化后,此时哪个清、哪个浊、哪个浮、哪个沉,就能辨识得清清楚楚,银和铜便分离得干清干净了。

人间用的铜,开采后颠末熔炼得来的只要红铜一种。但是如果插手炉甘石或锌共同熔炼,就会窜改成黄铜;如果插手砒霜等药物,能够炼成白铜;插手明矾和硝石等药物可炼成青铜;插手锡的得响铜;插手锌的得铸铜。但是最根基的质地不过是红铜一种罢了。

【译文】

②促:近。

凡用铜造响器,用出山广锡无铅气者入内。钲(今名锣)、镯(今名铜鼓)之类,皆红铜八斤,入广锡二斤。铙、钹、铜与锡更加精炼。凡铸器,低者红铜、倭铅均平分两,乃至铅六铜四。高者名三火黄铜、四火熟铜,则铜七而铅三也。

凡铜坑地点有之。《山海经》言,出铜之山四百三十七,或有所考据也。今中国供用者,西自四川、贵州为最盛。东南间自海舶来①,湖广武昌、江西广信皆饶铜穴。其衡、瑞等郡,出最下品,曰蒙山铜者,或入冶铸混入,不堪升炼成坚质也。

凡云南银矿,楚雄、永昌、大理为最盛,曲靖、姚安次之,镇沅又次之。凡石山硐中有铆砂,其上现磊然小石,微带褐色者,分丫成径路。采者穴土十丈或二十丈,工程不成日月计。寻见土内银苗,然后得礁砂地点。凡礁砂藏深土,如枝分拨别,大家随苗分径横挖而寻之。上楮横板架顶,以防崩压。采工篝灯逐径施镬,得矿方止。凡土内银苗,或有黄色碎石,或土隙石缝有乱丝形状,此即去矿不远矣。凡成银者曰礁,至碎者曰砂,其面分丫若枝形者曰铆,其外包环石块曰矿。矿石大者如斗,小者如拳,为弃置无用物。其礁砂形如煤炭,底衬石而不甚黑,其高低稀有等(商民凿穴得砂,先呈官府验辨,然后定税)。出土以斗量,付与冶工,高者六七两一斗,中者三四两,最下一二两(其礁砂放光甚者,精华泄漏,得银偏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