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但愿明天插手这个精进禅七的各位,都立一个弘愿愿。甚么志愿呢?就是从明天早晨开端,在这七天当中,大师必然要把本身的本来脸孔找到。大师勤奋时,要有这个决计,这个志愿。没有这个决计,这个志愿,要找到本身的本来脸孔,是不成能的。以是,大师要发愿。发了愿才气真正的思惟上精进。在这七天当中,不但要在坐著的时候好好勤奋,行、住、卧的时候也要勤奋;不但要在禅堂里好好勤奋,上厕所、睡觉用饭时都要好好勤奋。如果只在禅七打坐时用一下功,走出了禅堂,思惟放松了,妄图连天,尽打闲岔,如许是不可的。以是,但愿大师从明天开示这一个时候开端,立下一个弘愿向,下一个大决计,必然要在这七天当中,好好勤奋,见到本身的本来脸孔。好好勤奋!参!”
第一个问话的,是一个居士,约莫中年。“请法师讲一下,甚么是开悟,开悟以后的境地是甚么样的?”这个题目,在茅篷那边,老衲人已经答复过,但这居士,仿佛是在崇圣寺帮手搞法会,没到那边听过,以是才有此一问。
这是打比方,劝戒我们放下这个自我。
我脑海走神,闪现出山坡上远处看到的小镇,到了那处所,天然清楚,没到的,如何说,都有错。
“勤奋时有一点要记着,即切切不能有固执。宗门下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统统都要斩得干清干净的,甚么也不成得,哪怕有一丝一毫的顾虑也不可。如果迷恋一个甚么东西,这也就是个存亡。畴昔前人讲:‘客岁穷,不算穷,另有卓锥之地’――卓锥之地,就是畴昔老太婆纳鞋底用的锥子那么大的处所――‘本年穷,穷到底,卓锥之地也无。’我们参禅的人,勤奋就要用到这个处所,才是实在到家。”
这只能够算是鼓励了,早到这七天?晚到平生不透?
想到此处,法露师又讲了个故事:“畴昔有一个禅师,他去请开示。问他静中有没有工夫,他说:‘有工夫’;问他动中有没有工夫,‘有工夫’;间他睡梦中有没有工夫,‘没工夫’。没工夫如何办呢?他就一天到晚睡觉,专门睡著来勤奋。一睡睡了三年,最后枕头掉到地下去,呃,他开悟了。以是我们光在静中有工夫是不可的,还是在动中有工夫;动中有工夫还不可,还要在睡梦中有工夫。为甚么要这模样呢?我们念佛要能念得‘打成一片’,参禅要参得‘疑成一团’,如何叫‘一团’呢?就是这个内里没有其他的东西,没有第二念的东西,就只要效功的工夫这一念的工夫。以是我们念佛,念前也是佛,念后也是佛,念念都是佛。但是念佛光在静中念还不敷,还要在动中念佛,还要在睡梦中也念佛。即便这三点做到了,也还是不敷。为甚么?”
在这个寂静的环境下,固然他讲的是几句老话,但是不由得大师不听。我们从小,教员们都爱讲车轱轳话,长辈们也一样,听起来固然很烦,但你能够回绝吗?越到年纪大了越明白,本身也车轱轳起来。
“不管开悟不开悟,明天大师在这里真实在实地参禅,一心一意地好勤奋,必然是有好处的。为甚么?参禅就比如往家走,你明天也走,明天也走,一天到晚不断地走,总有一天会到家的。像畴昔那些一闻就开悟的祖师,那是因为他本来已经走到了家,或只差很少一点儿,一转过身来再走一步就到了家了。以是我们现在,非论本身是已经走了十里,二十里、一百里,都要打起精力来,尽力前行。参禅这一法是祖师留下来的,畴昔有很多人开悟,获得这一法的好处,我们能够依著这一法去走,是必然不错的,或早或晚,我们大师都能到家。”
我传闻勤奋的人,光静顶勤奋还是不敷的,还要在动中来勤奋,要在动中统统处有工夫,才算得有一点工夫。静中有工夫,动中有工夫,还是不敷,还要在睡梦中有工夫。
实在,也就是身心都无立锥之地。
“刚才我们讲起疑情,如果起不起疑情来,光一个‘念佛是谁’的句子是没有多高文用的。光念这个句子,跟念‘阿弥陀佛’没有甚么辨别;并且如果念‘念佛是谁’,还不如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另有阿弥陀佛的愿力,他用他的四十八愿来摄受你、加持你,到了时候,便可往生西方极乐天下。如果你参禅,那么你要明白,参禅是叫你参,不是叫你念。这是甚么意义呢?打个比方:比如我们把门锁起来了,钥匙找到,才气翻开家门。我们参禅就如同找钥匙,翻来覆去地去找念佛的是谁一一或是找‘发言的是谁’也一样。我们每天发言,发言的是谁?大师能答吗?”
何况,在这佛堂里,在菩萨面前,法师所讲,必定是有启事的。法露师持续着他的苦口婆心。
“永明延寿禅师有一个四料简:‘有禅有净,如带角虎。’就是说我们坐禅的人,如果再念佛修净土,就如本已威猛的老虎又带了角,那岂不是更短长嘛!我是三六年削发的,算来削发已经六十多年了。这六十年来一向习禅,但我本身的回向还是要生西方极乐天下。为甚么呢?因为我现在没有掌控说将来必然做甚么,以是要念佛,要阿弥陀佛的愿力来摄受,求生西方极乐天下。趁便说一下,普贤行愿品是生西方极乐天下最好的。为甚么呢?它的前面有一段话,‘人临命终时,最后顷刻,统统诸根悉皆散坏,统统支属悉皆舍离,于统统时,指导其前。一顷刻中,即得往生极乐天下’以是我感觉诵普贤行愿品生西方极乐天下好。”
如此多的人,要完成一个松散的活动,没有激烈的规律不可。只要信奉的感化,没有规律的束缚,那中三分钟热度的热血青年。还是闻名设想师的巨大发言:一靠抱负,二靠规律,才气连合起来。
工夫就是疑情,就是永久有个东西牵绊着你的全数身心,是这个意义吧,跟傻了一样。
“好了,明天我就只讲了我本身的,也不晓得你们各位用服从得如何样。现在是十点钟,另有点儿时候。我的定见呢?大师有甚么题目,最好提出来,我们大师一起研讨研讨,好吗?”
放不来人间事,就没法放下自我,也就没法超脱存亡,这事理我听了好多回了。
打七第一天,除本来典礼以外,法鼓更响。法露师手拿两个竹片,打在地上,有节拍地边打边念。我固然不太清楚他念的甚么,因为间隔得比较远,他的声音也比较轻。但大抵晓得,这是起七的法语。因为他念到最后,大声吼出一个字:“起!”
这倒是个大题目,目前,有很多人倡导禅净双修,这算是个勉强的答案,我们都想听听法露师的态度。
“我们每小我的心、思惟都如大海的水,一天到晚不断。但是你想过没有,你成六合想东想西、想好想坏、想来想去,有甚么好处呢?有阿谁时候念念佛不是很好吗?我本身平生没有事的时候,就念佛或参禅,或看经诵经,把工夫扑在佛上,我不喜好把思惟放在其他不好的处所上。不晓得在坐的众位是如何勤奋的?不管如何,但愿大师都好好发心精进,但愿我们能在西方极乐天下再见。”
这不但仅是纯真答复题目了,还把题目两边的环境,来源及方向,都交代出来,属于体系知识先容了。
此时站起来一个年纪大的和尚:“叨教老衲人,念佛人临终时要重视甚么?”
“成果她的孙子掉到水里去了,人家跟她讲她也随它去。哎,她没有这个‘我’了,如果她有这个‘我’,她就会从速去救这个孙子是不是?!她没有这个‘我’了,她连孙子都不要了,她也‘随它去’了。又有一次她家著火了,屋子烧了,人家跟她讲,说‘不得了,你家里屋子著火了!’嘿,她也随它去。唉!,这个时候,她连家也不要了,孙子也不要了,为甚么?她没有一个‘我’――她如果有个‘我’,还不是从速去救孙子,从速去救这个家了吗?就如许,呃,她开悟了。大师想一想,我们勤奋有甚么等候,没有甚么等候,大师只不过放不下一个‘我’,如果大师能真实在实放下一个‘我’,那么用起功来还是很快的。禅宗直指民气,见性成佛,‘我’障若除,有甚么不快呢?”
这是个保险的体例。如果参禅此生无成绩,起码念佛,让你往生西方有掌控,起码对身后的天下,另有依托。
关于虚老衲人在终南山入定的事,他所说的,与我看虚老衲人年谱中的记录,稍有出入。原书记录是十多天,但他明天所说六七天,也不算大错。
故事当然能够吸惹人,但这个故事,与本来听到的,阿谁叫“苦啊”的和尚,仿佛差未几,我仿佛在那里听过。
上面竟然有人鼓掌,看来,问答式讲授,是大家都喜好的,哪怕在这佛堂之上。当然,问话的,我看都是熟行。
我是谁,是谁在问呢?
大要上,法师的答复也是禅净双修,但这把事理讲出来了,大师就感觉不是对付了。
法露师正了正身材,严厉地说到:“我们往生西方极乐天下,不成以少福德人缘。甚么叫福德?你修庙也是福德,念佛也是福德,行菩萨道也是福德,这些都叫福德。福德很首要,人缘也很首要。比如某小我,他做了很多功德,有很多福德、功德,本来能够去极乐天下的,但是可惜呢,他最后要走的时候,家里人这个哭、阿谁喊,得了,他走不了啦。为甚么?因为我们都是有情众生,你看爸爸妈妈要走,舍不得,又哭又喊,哎,他她见你喊他她,舍不得他她走,他她心也就舍不得你起来,成果你就把他她拉得走不了啦。以是这一点我们学佛的人必然要重视。别的但愿在坐的大师能构造一个念佛团,有人要走的时候,大师去帮他念佛,成绩他。他家人再哭呢,叫他到外头去哭,不要在跟前哭,听到没有啊?”
此时,又一个老居士站起来问到:“现在末法期间,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较好?”
“这个疑情啊,它的力量很大,如果真正的疑情在,能够忘身心、忘天下。比如我们虚云老衲人,他在终南山居山的时候,煮甚么东西就吃甚么。有一次煲马铃薯――煲起来以后他去打坐。哎,这一坐就坐得定下去了。这必然呢,定了好多天,他本身还不晓得,中间的人好几天没有见他,畴昔一看,他还在那边打坐,就把引磐一敲,替他开静。开静今后,他说:‘用饭啦,用饭啦’,叫人家吃,把他煲的阿谁东西翻开一看,哦,内里的东西长了毛儿,长得很深。计算一下,他入定已6、七天了。以是我们真正勤奋的人,必然下去就很长时候。再讲个例子,我们的玄法师去印度取经时,在路上呢,看到有一个坟堆,但是阿谁坟堆呢,中间下雪的处所都有雪,只要阿谁坟堆上没有雪。当时玄法师跟他讲,叫他们把阿谁坟堆挖开。挖开一看:哦,内里坐著个削发人。玄奘法师就替他开静。开静以后,他就问:‘迦叶佛出世了没有?迦叶佛出世了没有?’本来他已经定了几千年了。以是畴昔前人讲:‘定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那么,既然大家都能开悟,为甚么现在没见到几小我开悟呢?启事是甚么?启事就是我们放不下。大师想一想,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来,才气提得起――以是放不下这件事情,是我们勤奋办道、了生脱死的一个大的停滞。那么放不下的是甚么呢?放不下一个‘我’。样样都是‘我’,‘我’这个家庭,我这个老婆、后代,都是‘我’的。甚么都是‘我’的――为了你,也是为了‘我’;为家庭。老婆、后代,全数都是为了‘我’――从无始劫到明天,我们大师都死死抱著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大师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个‘我’,我们大家间不也很欢愉吗?我们不也早就了生脱死了吗?”
我的本来脸孔,有没有呢?在那里呢?长甚么样?如此之多的题目,不消推理不消比方不消遐想,该如何问本身呢?
“我们真正勤奋的人,起首要在静中有掌控。静中有掌控今后,还要在动中有掌控。但是这类勤奋如何用法呢?高超寺来果老衲人讲:‘我们用饭,要吃在工夫上;屙屎,要屙在工夫上;走一步路,要走在工夫上要到处不离工夫。如果心心都是工夫,念念都是工夫,阿谁工夫有甚么用不好!’但愿大师想一想,我们有没有真实在实念念都在工夫上?恐怕很不轻易。启事是甚么?动机跑到那里去,跑了很远你本身还不晓得――以是禅宗勤奋的人就讲:‘不怕念起,但怕觉迟。’我们的动机起,那没干系,它起就让它起,但是我们要‘念起即觉’,我们动机一起来要即觉:这个动机一起来,或是工夫的动机,或是其他的动机,一起来,顿时去觉照,顿时把工夫提起来。”
我们不敢看他,因为按明成师培训时所讲,大师只是双眼微闭,看住前下方五六尺的处所,我也只能瞥见前人的衣领子,还用的是虚光。
他这一问,完整没有应对,不晓得上面的人是不敢,还是底子就不晓得答案,归正,大师等着师父自问自答。
随后,法露师请明成师,给大师讲了一遍打七的规律与重视事项。大抵如行军兵戈差未几,将小我存亡交给法师,在这七天内,动静坐卧必须听众这个端方。坐时安坐,听磐下座。行香速走,只盯着前人,不要忘了话头。香板一响,就得顿时停下。如果坐得不好,或者心机乱动,或者违背端方,香板是要往身上打的。
这是天然,我固然没打过七,也晓得这个知识,是思惟上勤奋,是心上求法,而不是把打妄图当作主业。
没人能够答复,毕竟启事没找到,没有参透。
“那么如何才算精进呢?在禅堂里,大师跑了坐,坐了跑,整天不歇气,这个叫精进吗?精进不但表现在身材上,还要表现在思惟上。不但身材要精进,还要在思惟上精进。思惟上不精进,跑死了,坐断了腿,也没有效。最首要的是要在思惟上精进。思惟上的精进才是真精进。若老打妄图,跑了坐。坐了跑,则算不上精进。为甚么?因为你这个生命一口气不来就没有了,若思惟作不得主,光身材精进有甚么用?以是,大师必然要在思惟上精进。”
“真正找到了,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时你就会答了,但是这个答呢,不是普通的答,不是随随便便地答,不能随随便便地答。未证言证,未断言断,这个是犯大妄言的,不准可的。而我们如果能够真实在实地到了阿谁处所,它自天然会示现的,本身会找到本身。”
“从明天开端打精进禅七。精进禅七又叫存亡七。要在这七天当中克期取证。能开悟,就生;不能开悟,就死。以是叫存亡七。在这七天当中,我但愿大师要精进,要对峙把这个存亡七打下去。大师都想一想,我们此生能够获得人身,又能够闻到佛法,又能够削发,明天又有机遇在这里插手打七,这是很不轻易的,以是但愿大师好好勤奋,珍惜此次可贵的人缘。我们分开父母,统统都不要,出了产业和尚,为了甚么?为了了生脱死,为了成佛作祖。这了生脱死、成佛作祖不是一件简朴的事情,不是随随便便,马草率虎便能够混畴昔的。大师必然要精进。只要精进,才气明心见性,才气见到本身的本来脸孔。”
法露师说:“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治我们众生的病的。就像药房里的药,你有甚么病,他就下甚么药。你感觉哪一个法门好、能治本身的风俗弊端,能与本身呼应,就选哪一个法门好了。念佛法门,是佛到忉利天为母说法,摩耶夫人看到娑婆天下很苦,以是佛最后开一个便利,将西方极乐天下示现给大师看,叫大师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天下。”
“大师想一想,一天有二十四个钟头,要二十四个钟都有佛,那才叫‘成一片’。参禅的人呢?前人讲要‘疑成一团’。静中有工夫;动中有工夫,睡梦中另有工夫,这个才叫做‘疑成一团’到阿谁时候,桶底脱落,就开悟了!是不是啊!以是各位要想工夫用好,第一要放得下。放不下,你的工夫就用不好;第二要想用好,就要静顶勤奋,动中也要好好勤奋。动中要掌控工夫还是很不轻易的。畴昔有老衲人讲:‘我们走路的时候要踩在工夫上,如果没有工夫,那么这一步路就不走了。’大师想一想,如果我们真正地不时勤奋啊,你阿谁眼睛那里还去东张西望、东翻西翻的――没有的。如果你本身想一想,真正不时地掌控本身的动机,念念都在工夫上,恐怕本身的眼睛都不敢翻了,是不是啊?我这里讲,大师好好回想一下,究意如何有工夫,如何没有工夫;我们的工夫在,如何样;不在,又如何样;再一方面,把阿谁工夫提起来,有没有疑情。”
法师答复到:“开悟啊,就是我们对一个东西不了然,最后了然了,这是开悟。我们没开悟的时候,就像瞎子一样,整天闭著眼睛瞎摸;而开了悟今后呢,就仿佛展开了眼睛,这个处所阿谁处统统不有拦路石,就清清楚楚了,路就好走了。但我们不是说开了悟,明心见性了,就成了佛,再不消做事了。不是的,我们开了悟今后还要持续勤奋。因为佛是觉行美满的人,我们固然已经见到了‘法性’,有了‘觉’,但‘行’还不美满,以是还要持续尽力。但开了悟今后,他甚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就好勤奋了。”
大师安坐起来,他开端了他起七后的第一次正式开示。
大师被法露师的诙谐所传染,都笑了起来。学佛光临终,也得要抱佛脚,如何抱呢?法师给了操纵形式,当然大师有掌控了,有手腕了,也就轻松了。
“这里给大师讲一个故事:畴昔有一个老太婆,她是个佛教徒。她很想勤奋,也想请寺里的方丈开示开示她。但畴昔的方丈不是随随便便能够见的,要先禀告客堂,客堂到方丈那边,方丈另有一待者,酒保再去陈述方丈,方丈同意才气见,分歧意不能见。但这个老太婆一心一意要请方丈开示她,因而客堂就转告酒保,酒保又禀告方丈:内里有个老太婆请和尚开示。阿谁方丈讲:‘随她去!‘随她去’就是不睬她。哎呀这个老太婆呢,听了方丈说‘随它去’,她就一天到晚‘随它去’――哎呀‘随它去’,甚么都随它去!”
这个题目最实在,特别对年纪大的人来讲。针对性强不说,首要性也是最强的。哪个学佛,不想了存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