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傲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当我们未悟之前,死此生彼,死彼生此,

但我们不能是以光吸氛围而不吃山珍海味。

【经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很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後。後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故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法相。亦无不法相。何故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故故?若取不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该取法,不该取不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不法?」

比丘释从信识於阿含精舍

【解释】其次,须菩提,菩萨既然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於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时,该当无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时候,该当无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说,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看到一朵斑斓的花,顿时心生贪爱,心住在花朵上,而落空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斑斓的花朵,花朵当然看到了,不是以而落空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耳朵听到扣民气弦的音乐;鼻子闻到令人垂涎的香气;舌头尝到适口的滋味;身材碰触柔细的东西;内心想到可歌可泣的旧事,导致丢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时候,音乐当然听到了;香气当然嗅到了;滋味当然尝到了;柔细的感受当然碰触到了;苦衷当然在考虑中,但不是以而丢失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须菩提,菩萨该当像如许行布施,不住於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觉得做了一件令人赞叹的善行,满心欢乐;所要布施的工具实在令人怜悯,大发怜悯之心;而所要布施别人的东西,内心却一时割舍不下,导致你丢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相行布施,如果你觉得做了一件善行内心当然欢乐,所要布施的工具当然令人怜悯,而所要布施别人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财施或是法施或是恐惧施,内心当然策画著,但不是以染著贪爱不舍,而落空本来如如不动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相行布施。为什麽呢?比如你在梦中,拿七宝或身命来布施别人,而实际上那是梦幻,底子没有你在做布施,没有别人接管你的布施,也没有七宝或你本身的身命。如果菩萨於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无上正等正觉心现前,他的福德不成考虑。须菩提,你的意义怎麽样?东方的虚空能够考虑它的大小吗?不成以,世尊。须菩提,南边、西方、北方,四方高低的虚空,能够考虑它的大小吗?不成以,世尊。须菩提,菩萨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如许,不成以考虑。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我所传授的心要,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义怎麽样?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说:如来在鹿野苑中神仙住处初转法轮,令□陈如五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以来,宣说各种适应个别差别的无上法门,也宣说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颠末,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等。现前也正在演说无上正等正觉法,就我对佛所说无上正等正觉的义趣,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没法相亦无不法相,所说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面前征象上的事,面前征象上的事是循业所闪现的虚幻相,如同梦境中的幻相,实际上什麽事也没有。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能够证得,而实有真常的无上正等正觉,明显它必有边幅可描述,若可资描述就有必然内涵,如有内涵便有吵嘴、大小、染净、生灭、增灭,既能够证得,若不谨慎便也会落空,这类能得能失的东西,证得它便毫偶然义,不成称呼它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如来只是为了便利论述。取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什麽也没有,不能用牢固的名相和描述词句把它明白的表达出来,任何说话申明都只是便利说。学人只可从言说中体悟它的本来脸孔,没有内容可使如来做明白申明。为什麽呢?如来为了适应各种分歧糊口背景和程度的学人,从各种分歧角度做各种分歧的阐述,教令开悟,破迷发明的。都是不成取不成说的无上正等正觉,而所阐述的各种不同法,但有言说,以是说它是虚幻的不同法,也能够说它非虚幻的不同法。为什麽如许说呢?各种不同法是畴昔现在将来三世统统诸佛,统统菩萨以及统统贤圣以不成取不成说,有为的无上正等正觉而宣说的,能教令统统众生悟见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见不法非不法即见无上正等正觉心。

是故学佛人宜不时朗读此经,

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山珍海味令我们饱,

如理实见分第五

及至「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朗读金刚经之影象若深植脑海中,

於生存亡死中,金刚经都随身,

我们若光只朗读金刚经而不作七宝布施,

寂静净土分第十

【解释】於是佛奉告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统统统统众生之类的心,如卵生的鸟虫,如胎生的人兽,如湿生的水中植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界众生,爱欲心深重;如有色界天众生固然已经没有爱欲心,但是另有色相,如无色界天众生不但没有情欲,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生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动;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表情寂然不动,而又不像木石那样无知;等等都是虚妄不实的妄图心,我都要使他们入於不生不灭的境地,而灭除妄心。像如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但是实际上,妄心虚幻有,众生也是虚幻有,本来不生不灭,不待降伏,也不待灭度,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你晓得为什麽吗?须菩提,凡是能够证明「我」存在的任何境地,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欢愉,让本身认识到「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欢愉。他如布施贫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等都适足以证明「我」的存在,乃至不生不灭境地、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够贯穿事理,能够弃取任何境地的,就是人相,比如贯穿了烦恼由「我」相所生,於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相,乃至低等植物只要一点点贯穿也是人相,如果菩萨心存少悟,觉得所悟为实有,固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凡是能够证取的境地和能够贯穿事理证取境地的,除了我相、人相,另有别离统统境地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非论入天国、上天国、做牲口、做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有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觉得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相。如果菩萨觉得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觉知。就是有众生相。闪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上帝。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如果菩萨觉得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恰好落在寿者相,这是底子大无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後才有痛苦欢愉,然後想要离苦得乐。那麽,他就还没有照实贯穿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男人善女人罢了。

妙行无住分第四

「须菩提,在在到处如有此经,统统人间天人,

【经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统统统统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如有色、若无色;如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故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经文】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罕见!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人、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聆听,当为汝说。善男人、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如同光吸氛围而不吃山珍海味,

【经文】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故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成考虑。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考虑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考虑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成考虑。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义如何?能够觉得瞥见我表面的身相,就是瞥见不生不灭,无所向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成以,世尊,不成以觉得瞥见身相叫做见如来,为什麽呢?如来所说的身相,就是虚幻的身相。佛奉告须菩提:凡统统征象,都是虚妄的,比如在梦中,你瞥见江山大地亲朋老友,而实际上并没有。如果见统统征象就是虚幻相,当知统统虚幻征象固然有生灭窜改。而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那麽,你若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如来了。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当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解释】这是阿难尊者亲身听到佛所说的。一时,佛在印度舍卫国。□陀太子与「给孤傲父老」共同扶养佛说法的花圃,名叫「祗树给孤傲园」内里,和有成绩的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合法用饭的时候。世尊穿上法衣,拿著饭碗,到舍卫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不分贵贱贫富。挨家挨户的要饭,然後回到本来□处所用饭,饭後,清算法衣饭碗,洗脚,安排座垫,便盘坐在坐位上。

正信罕见分第六

知否?此喜即由七宝布施以竟其功。

大乘正宗分第三

【解释】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世尊,能有很多众生,听到如许的言说章句。而生起确切的信心吗?佛奉告须菩提:不要说这类疑虑的话。如来应化成分开这天下以後,第五个五百年开端的末法期间,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对於如许的言说章句。能生起信心,以此为实在。当知这类人,不但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经在无量千万佛的教养地点,种了很多善根。听到如许的章句,乃至只要一念便已生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很清楚的晓得,也很清楚的瞥见,像这类众生,都获得悟见如来,不成考虑的福德。为什麽呢?因为这类众生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已经没有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也不能说没有正等正觉法相。为什麽呢?这类众生如果心存有无上正等正觉可证取,我相还在,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执取无上正等正觉法相,觉得有实在的佛法让他贯穿,能够依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人相还在,人相还在的话,究竟上我相也还在,也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麽呢?如果觉得等正觉法是没有的,我相人相不成取,众生相也不成取,而执取空无相,就是执取不法相,那麽我相人相众生相都还在,也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以是,不该当取等正觉法,也不该当觉得既然是虚幻的,那就是断灭的,而执取不法。因为这个事理,以是,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既然晓得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方,度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不法。

【解释】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就是虚幻的佛法。须菩提,你的意义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须陀洹果位的人,能作如许的动机:「我获得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须陀洹叫做初入圣道之流,而实际上并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须陀洹。须菩提,你的意义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斯陀含果位的人,能作如许的动机:「我获得斯陀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斯陀含还必要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才气成绩,而实际上并无来往,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只是名叫做斯陀含。须菩提,你的意义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那含果位的人,能作如许的动机:「我获得阿那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阿那含不必再来欲界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来,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阿那含。须菩提,你的意义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罗汉果位的贤人,能作如许的动机:「我获得阿罗汉道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实在没有任何什麽,能够名叫做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有如许的动机:「我获得阿罗汉道了。」那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佛说我没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经证得统统寂然划一的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我不作如许的动机: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如果以为本身已得阿罗汉道,世尊就不说我须菩提是喜好无诤行的修行人。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我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须菩提善欢无诤行」。

而摆脱生老病死苦。

於生存亡死中,唯有业随身而带不走七宝,

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毕命,

但是无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氛围,

皆应恭敬作礼环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一相无相分第九

【经文】「须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天下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故故?是福德。即非福德行。是故如来讲福德多。」「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别人说,其福甚彼。何故故?须菩提!统统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今后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法会起因分第一

阿修罗,所应扶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原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无得无说分第七

依法出世分第八

而能念念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喜可贺也!

【经文】「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故故?如来所说法,皆不成取、不成说;不法、非不法。以是者何?统统贤圣,皆以有为法,而有不同。」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义怎麽样?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天下的七宝来做布施,这小我所获得的福德。多未几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为什麽呢?像这类福德只是虚幻相,并不是不生不灭的福德实相,以是如来只能说福德多。如果有人。实际此经中的义理,乃至只是用四句偈语来为别人解释申明,他的福德要赛过用充满三千大千天下七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为什麽呢?须菩提,畴昔的现在的将来的统统诸佛,以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这部典范出世的。如果有人实际读诵此经,就是靠近了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还没有悟道,当可从经义中发无上正等正觉心。

善现启请分第二

释从信解释

【经文】「须菩提!於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故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故故?斯陀含名一来往,而实无来往,是名斯陀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故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故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解释】这时。长老须菩提贯穿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糊口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的对佛说:罕见,世尊!如来无所向来。亦无所去,闪现在平常糊口中,恰是如来护念统统菩萨,要付嘱统统菩萨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人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苦修行,增加聪明,发明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该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现在仔谛听,当为你申明。如果善男人善女人,发明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该当如同发明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该当如同发明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们很但愿听佛详细的申明。

朗读金刚经以是胜於七宝布施,

因为经文之意趣将令我们开悟见如来,

【解释】佛奉告须菩提:你的意义怎麽样?如来之前在然灯佛的教养地点,对於无上正等正觉法,有所证得吗?世尊,如来在然灯佛那边,对於无上正等正觉法,那是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实在没有任何所得,须菩提,你的意义怎麽样?菩萨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来寂静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麽呢?因为菩萨寂静佛土,如同虚幻中的事,本来没有佛土待寂静,只是名叫做寂静。以是,须菩提,诸大菩萨,晓得统统相都是虚幻的,该当如是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该当住在物质征象上,而想要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一旦住在物质征象上,那是凡夫的虚妄心,不该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影象等征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虚妄心,该当无所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天然现前。无所住不是什麽事都不做,也不是什麽事都不想,如果什麽事都不做如同无色界天人罢了,如果什麽事都不想,如同无想天人罢了,如果心念寂然不动,不像木石那样无知,也只是如同非想非非想天人罢了,都还是住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虚妄境地上。应无所住,并无毛病起心动念,无毛病行住坐卧。比如镜子,笑容来照显笑容,恶脸来照显恶脸,镜子不留笑容也不排拒恶脸。无物所照时,天然不留一物,混乱征象对镜时,也天然不排拒混乱相,镜子如如不动,不因为混乱征象而使镜子落空本来的清净。更首要的是,镜子向来没有不照物,无物所照时就是照到空境,那也恰是妄图境。是以,当知无上正等正觉心不住虚幻景,住相是虚妄相,不住相时,虚幻相本来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心没有两样。须菩根,比方有人,他的身材如众山之王的须弥山那样,高广三百三十六万里,你的意义如何?像如许的身材,大不大?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为什麽呢?佛说那是虚幻身,只是名叫做大身,究竟上这天下上没有那麽高大身材的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如同这个事理,是虚幻中的事,如果执取应无所住能够生无上正等正觉心,又落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该当连无住也不住。(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读诵金刚经胜於无量百千七宝布施,

【经文】「须菩提!於意云何?能够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成以身相得见如来。何故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统统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经文】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於法实无所得。」「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寂静佛土不?」「不也。世尊!何故故?寂静佛土者,即非寂静,是名寂静。」「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该住色生心,不该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比方有人,身如须弥山,於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故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序: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