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似有所感,自入定中醒来,四周的草木枝叶上清莹的露水微微颤抖,如有生命。

夜色深了,余清也不归去,就在山顶入定调息,夜风吹拂,凉意阵阵,物我两忘。

余清张口一吐,一道白芒疾射而出,在半空中回旋飞舞,清鸣不已,灵性实足。

寒镡剑在空中飞舞轻鸣,周遭百丈齐齐一暗,无尽月华如水普通流入,顿时剑身光芒高文,拖出长长的光翼,如龙矫矢翻滚。

聪明洁白,灵台安宁,心神合一,气宜相随。

余清走出院子,沿着石径走上山顶。这座山固然是小山,也有千尺高,余清站在山顶巨石之上,举目四望,一层薄雾升腾满盈,远处的田野和山脉若隐若现。

余清微微一笑,张口一吸,无数露水跳动起来,汇成一道晶莹的水线落入口中,远方天涯模糊有霞光洒下,此时也不甘掉队,凝成一道紫色的光芒,径直入腹。

十年前李树景食气大成,因而出山游历玄洲百国,寻觅机遇抱神还丹,路上刚好遇见一群山精食人,只剩下一个孩子幸存,脱手救了下来,便是余清,又念他孤苦无依,就让他跟在身边。时候久了豪情日趋深厚,再加上余清的资质心性都不错,就祭拜祖师授了太乙传承。

观想不是胡想,胡想动机纷杂,越想越累,等心神倦怠便睡去了。观想是体察己身明性聪明,灵台沉寂心神合一,感悟六合道性,将本身旋律和六合脉动融会在一起。

余清坐在山颠悄悄的看着日出,云雾尽散霞光万丈,万里江山一片光亮,他的内心也豁然开畅,纵使仙道艰险,我自安步而行,看看能在这个出色的天下走多远吧。朝闻道,夕可死,如是罢了。

想罢再不游移,起家下山而去。

余清摇了点头,将这些动机抛开,推开门走了出去。玉盘高悬,月光清澈如水,草木山林仿佛都披上了一层青衣。

很久,寒镡剑光芒渐弱,又化为柳叶状飞回余清顶上,余清把口一张,寒镡剑径直飞入不见。

在余清的影象中,李树景和他是太乙道宗的弟子,传承的是太乙救苦天尊的道统,位于十洲三岛的蓬莱丘,是天下数一数二的王谢大宗。

人体就像一个小水洼,这六合就是无边大海,水洼只要融入大海才气不干枯。至于本身就是大海就是六合,约莫只要传说中神化永得,炼虚合道的天仙道祖才是这般境地了吧。

但是现在余清不但在定基之境就能观想,并且观想的还不是太乙救苦天尊法相,而是一尊知名神祗,如果传出去,恐怕太乙道宗飞升的诸位祖师都会下界来找他吧。

余清修炼的《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就是太乙道宗的底子大法,讲究的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是一等一向指大道的法门。

直到月上中天,余清才渐渐醒过来,伸了伸手臂,余清感受这具身材中充满了力量,神魂也非常的饱满。

这是徒弟李树景留下的遗物,采五金之英和太白之气,以星斗天火锻造而成,长三寸六分五毫,状如柳叶,名曰寒镡。李树景留下的另有一面表情,能洞彻灵台弹压心魔,只是前次定住他的灵台乃至灵性大失,被李树景放在他的灵台中温养,他现在还没有开灵,也取不出来。

一炷香燃尽,余清仍然沉浸在观想当中,呼吸轻微悠长,院子四周的林木仿佛也跟着悄悄摆动,一丝丝的山脉草木灵气汇入盘坐的躯体当中,无声无息的滋养着神魂和身材。

余清只感受神清气爽灵台腐败,一日之计在于晨,凌晨之光阴出东方,东属木,日属火,最是富有朝气不过。前人云神仙餐霞饮露,也不是没有事理的。

只是这类环境仿佛跟着余清的穿越产生了某些不成明述的窜改,观想之法乃是修行者修行到开灵今后,灵台通达大天下,才气修行的,并且太乙道宗的弟子修行《度人经》,观想的是太乙救苦天尊的法相,太乙救苦天尊为九阳之精所化,号为东极青华大帝,居于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头戴冕旒,身着霞衣,端坐于七宝芳骞林中的九色莲花宝座上,环抱九色神光,身下一九头青狮口吐神焰,簇拥宝座。天尊统治天国,为东方三圣之一,掌超度教养,救拔幽苦。

不知不觉间一夜就畴昔了,拂晓之际,大地还是一片暗中,极高之处已是一片光亮,大日拖动,霞光万丈,厚厚的云层都映成一片金色。

余清将心神依托在剑中,感悟着六合星空的浩大,沉浸在自在无羁的状况中久久不能自拔。人间修炼七境,定基,开灵,食气,还丹,神明,法体,众妙门,浅显修士若无机遇,多数要抱神还丹之境才气自在高涨,朝游东海,暮宿苍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