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自心乐明无念的体验不竭生起,烦恼妄念不竭减少,行者对上师三宝生起了信解心,或因虔诚恭敬而落泪,脾气调柔,利他的悲心自内油然生起,这是意业稍获清净的表示。
偶然在无执的心性中安住,偶然也能够念诵嗡阿吽舍,二者前后轮番而修持,如许修持下去,自心的烦恼妄念会逐步减弱,令气产生窜改,粗浊之气得以清净,呼吸气味越来越陡峭;而脉也会产生窜改,令身材产生各种苦与乐的体验,令衰弱的脉得以规复,得以清净增加,并生起各种大安乐的体验。
瑜珈八法,是藏密梦观成绩法中的一套动功。瑜珈便是呼应,久练此功,可使身心呼应,人与宇宙呼应,天人合一,开通百脉,培养本身的浩然正气,达祛病、强身、增功、激能的庞大服从。其将六字真言简化为三个:嗡啊吽。这又叫三字总持,总括统统发音。
萨拉哈巴大师曾作比方:心与气二者如同骑师与马,即心如骑师气如马。
修持佛法时,若存害人的恶心,又有违背人间法律的罪过,那么成绩佛法的机遇就迷茫了。
此中,“嗡”为天部音,可调取宇宙原始生命能量。嗡声的频次遍满宇宙,畴昔、现在和将来的统统都是“嗡”,超出时候、空间和因果感化,遍统统处都是嗡,嗡有代表藏密瑜珈统统的信息中“身”的功德能量。结印、发声,观想能量进入并充满顶轮,可使本身获得藏密统统信息能量的加持,使本身的身与藏密瑜珈无数历代祖师的“身”的信息呼应,净化身材,获金刚身。
仁波切的开示,连络心性法修三字金刚咒时,当身业稍获清净时,其征象是:身材象浮起来一样,或身材消逝了,或身材轻得象一根羊毛一样。
修诵嗡阿吽三字金刚咒,可负气天然持住,轻声地念诵,身心放松,不管生起何种动机,都要宽坦安住,任其自生自灭。
萨拉哈巴大师开示:“如绳所缚之自性,宽坦天然定摆脱。”
只如果咒语就有指模,其他的咒语,一个咒全程结一个指模,但有两个咒分歧,一个是九字真言,念诵一个字就要结一个指模,另有一个是三字明,一样也是一个字一个指模。
到了稍能调伏身心时,应去除自以为获得高成绩的我慢,应谦恭而无胡乱的言行,言行应合适世俗的标准。
仁波切也开示:嗡阿吽舍的念诵数量须达到四十万遍。这是为令初业修行者心向佛法,故定此数。实际上,上等的修行人,需念诵直至产生道验,直至隧道的功德美满稳定,方为达标。
而上师秋英多杰仁波切的修行经历是先持住心,后持住气,进而证得赋性。
仁波切开示,当本身的法乐体验天然生起,可在短时候内令烦恼别离妄念荡然无存,此时,其心乐融融,离统统固执,却又明显朗朗,这是行者能稍稍契入心性,进入三摩地的体验。
行持时要重视,修行人不管产生何种苦乐的体验与显相,均不要为欢乐与我慢所转;当境地中闪现佛或鬼神时,也不要被希翼与惊骇所缚,要顺其自但是行持。若能如许,就具有了将不对转为功德,将停滞转为成绩的甚深窍诀。
如许地修持,上根者可即天生绩,中根者可在中阴时得成绩,下根者下一世或至十六世以内可获成绩,这是密宗金刚乘的殊胜之处。
要明白心气是不二的。在古印度,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萨拉哈巴大师的观点是“持住心就能持住气”;其二,那诺巴大师的观点则是“持住气就能持住心”。
《修心七要》开示:修持数息法也是能够的。以上修法即与此开示符合。多少密续也提到,修持三字金刚咒如果观想不清楚,也能够只专注于气味的入住出。
也有修行人梦中穿白衣、沐浴、喝白乳、吃果实、爬高山、穿越大海或朝阳东升等等,有这些梦境的,都是业力清净的显现。
面对善恶,面对悲喜,行者要不取不舍,不破不立,不修不整,宽坦放松,任运而住。
又开示:念诵三字金刚心髓咒,单单是身材坐直,也轻易令明体闪现并增加。
往昔有诸多的大师也说过:“水不搅动则自清,心无造作则自安。”
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具有纯粹的动机,无益他的菩提心,更有美满的行持,这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
心的骑师若持住的话,即如骑师节制住了马的缰绳普通,气的骏马就被天然持住了。故而起首要持住心。那么,要如何持住心呢?要依托勤修心性,无有造作,宽坦放松,任运安住,从而心气得以持住,业气也天然获得转化。
连络心性的修法是:大指模修法的讲授提到,身直则脉直,脉直则气直,气直则天然能持住明体聪明气,也具有了亲见赋性的缘起。
而那诺巴大师的观点与此相反,虽是心如骑师气如马,但若想持住心,起首要能持住气。如何能持住气呢?须依托气脉的修持,令气持住。气若能持住,则心天然能持住。马若能停下来,骑马之人也就能停下来了。
行持时,非论有甚么样的体验,可跟本身的上师,或非常有缘的道友停止交换,不要随便见人就说。为甚么要如许呢?其启事是此时修行人的觉受体验,并没有达到稳定,搞不好还轻易形成别人的偏执与妒忌,故应隐密本身的功德。
把稳性修持到气味越来越细时,会呈现无碍的辩才,或天然唱出道歌,这是语业稍获清净的表示。
一个合格弟子应具的操行:求法心切,精勤修持,对法理能了解与证悟,言行调柔,脾气暖和,具有英勇的利他大悲心,内心对上师与佛法生起恭敬与信心,遵循上师的教诫开示,金刚道友之间连合友爱,相互尊敬,相互帮忙,具有这些操行,也算是个不错的弟子了。